2017新写实油画展——参展艺术家李卓

2017年10月09日 16:37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海报海报

  2017年10月15日-28日,2017新写实油画展(Neo-realist Paintings Exhibition),将在保利艺术博物馆10层开幕。何振浩、何红蓓、何净、李卓、刘晟、仝紫云、吴志军、薛堃、于明、杨洋、仲清华等艺术家受邀参展,是当下国内写实油画领域的一次重要展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导,张敢教授应邀担任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

  本次展览由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南京新路艺术教育承办、美术档案协办,策展人关红,王益东、邹飞为出品人。

艺术家李卓艺术家李卓

  李卓自述

  我自幼学习画画,从小便受到正规的美术训练,拜师原辽宁省画院院长赵华胜先生,在赵老师严格的训练下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在中央美术学院先后读完四年本科和四年的研究生,我的硕士导师是李林琢先生,他是著名的壁画家,虽然我现在的研究方向是油画专业,但李老师给了我壁画大家的气度。硕士毕业后我任教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在鲁美教学的几年时间我仍然坚持和学生一起画写生,2013年我有幸入选“靳尚谊专项基金”,靳尚谊先生从八大美院的青年教师当中选择三位资助赴欧洲考察,这次考察对我的意义极大,真正知道了什么是好的艺术作品,直到今天我的创作思路一直和这次考察紧密相关。2015年我非常荣幸能够考上孙为民先生的博士研究生,而且我是孙先生的闭门弟子。在油画创作的道路上我感谢我学习过程中遇到过的每一位老师,他们总能在我创作最艰难的时候给于鼓励的指引。

  李卓专访

  请谈一下您对观念具象的理解?

  李卓:“观念具象”从字面上看分为观念和具象两个概念。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观念”这个概念经常被提及,观念我简单理解为思想至上;“具象”的概念我们画油画的人再熟悉不过了,简言之就是具体物象,具象可以是写实、可以是表现,只要画面中仍可分辨事物的形态我都认为是具象。那么“观念具象”就可以理解为具有某种思想内涵的可辨别物象的画面。观念指画面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具象从画面角度来讲就是明确的具体事物,要表现明确的具体事务就要有一定的绘画技术来表达,因此这里赋予艺术家的要求就是既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要有精湛的技术来支撑这个思想内涵的表现。

  您觉得“具象”绘画在当代的意义是什么?

  李卓:具象绘画好像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越来越边缘化,似乎被贴上了守旧的标签。但是我觉得具象绘画在当代艺术中是可以做些事情的,重要的是如何把身边的消费图像在具象化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有心理深度而不是技术上的炫耀。

  谈谈您近几年的艺术创作思路。

  李卓:近几年的创作我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8-2013年,这个时期我主要是研究生毕业创作和毕业创作后的延续,绘画内容是超越时空和空间的,这主要受到壁画系教学思路的影响,我通常会把模特安排在自己创造的“舞台”上,营造一种古典的氛围,尺寸巨大、人物众多;第二阶段是2014-2015年,这段时间我去欧洲考察,回来后更加热衷以写生的手段完成绘画创作。这段时间的作品通常是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写生完成的,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我极大地提高了造型能力和对油画语言本身的认识;第三阶段就是读博士以后到现在,这段时间的创作变化较大,我更加重视画面的实验性和现代性,不断地探索油画语言的可能性,画面通常画一个人物站在古老的纪念碑式的建筑上,我想赋予人同样伟大的永恒感和庄严感,现在这一阶段的创作还在继续探索。

  您觉得哪些大师对您有影响?

  李卓:对我影响最大的大师有两位,一位是伦勃朗,一位是委拉斯贵支。我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看到伦勃朗的很多作品,最让我感动的是戴白头巾的自画像,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艺术大师晚年面貌的真实写照,他丝毫不回避晚年生活的艰辛和自己卑微的存在,耐心刻画着额头上的条条皱纹,好像是对四百年后的观众诉说着他一生的故事。伦勃朗是十七世纪的艺术大家中把空间深度和光线的氛围氛围处理的最好的大师,在以后几百年中再也没有艺术家超过。委拉斯贵支的绘画技术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是公认的画家中的画家,笔触的表现力很好的刻画出人物的心灵,由于委拉斯贵支大部分作品是直接画法,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容易体会,但伦勃朗的技术不是直接画法,并且已经失传,因此没有人知道他作画的具体方法。

  您在生活中有哪些爱好?

  李卓:我喜欢旅游,基本上每年都会去一些重要的历史古迹考察,每两年会去欧洲看看美术馆。

  您如何权衡高校教师和艺术家的身份?

  李卓:我在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同时自己也在坚持油画创作。我认为自己首先是老师,其次是艺术家。我非常喜欢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作为老师,永远和十八岁的青年人打交道,学生的思想观念活跃,可以刷新我这个八零后的思想,我很喜欢和学生交流,这样也感觉自己好像和他们一样年轻而充满活力。在学院内教书并不像自由艺术家那样有真正的自由,在创作上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掣肘,也不会像自由艺术家那样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己来安排创作,不过我觉得教师的身份可以规律我作为艺术家的生活,这是我最满意的。

  您如何平衡在体制内教学和艺术创作的关系?

  李卓:体制内教学最好的状态是教学相长,教学会影响到自己创作时间,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教学也会给我带来一些新的创作灵感。其实能教出好的学生对老师来讲是最好的奖章。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我会非常迅速的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您工作的地方在沈阳,您觉得东北的艺术生态如何?

  李卓:我在沈阳工作,但其实我对东北的艺术生态并不了解,因为我从本科到博士都在北京,十几年的时间是我的生活和朋友圈都集中在北京了,但我在鲁美教书的几年中也多少可以感受到沈阳的艺术生态。沈阳是东北的重工业城市,总体的感觉就是寒冷的冬天和冰冷的机械。东北的艺术生态和东北唯一的一所美院——鲁迅美术学院是分不开的。鲁美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培养出一大批全国顶尖的艺术大家,如油画系的韦尔申先生、刘仁杰先生、宫立龙先生、王岩先生等,这些前辈们的成就一直激励着东北艺术家们。在我今天接触的东北艺术家中,我发现很多艺术家非常有才华,有人说东北艺术保守,但在我看来东北的艺术家思想中精神性很强,甚至很极端,而这才是可爱之处。

  我主要的圈子集中在北京,但沈阳我认识很多圈里的朋友,他们从见识到格调一点也不比北京的朋友差,甚至更有自己独到的品味,我喜欢东北人的一股狠劲儿。沈阳经济不行,和北京没法比,但听说沈阳也要有类似于798那样的艺术区,很值得期待。我很期待沈阳会有“沈阳双年展”、“沈阳艺术博览会”什么的。东北有很多绘画能力很强的朋友,但他们并不像北京的朋友那么活跃,活跃的也都跑到北京了。

  您的创作题材和生活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

  李卓:我的创作题材才来源于我的生活,然后把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呈现在画面中。在我2008-2013年这段时间的作品,题材很多来自我生活中的朋友,我把任务安排戏剧化舞台化,营造一种巴洛克式的古典意味;去欧洲考察以后我的创作素材主要来源于欧洲的经典建筑、雕塑,然后把生活中的人放进去,给与人庄严与肃穆。

  您对艺术学生或艺术爱好者有何建议吗?

  李卓: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我曾经对学生讲:画画是一条不归路。刚考上美院那时候觉得自己很牛,现在想想那是因为自己知道的太少。现在读到了博士,却越来觉得自己需要努力的还很多,在艺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孤独、残酷,但是又很兴奋,只有自己体会得到。我记得我研究生刚开学时我的导师李林琢先生给我发了一天短信:用自己的良知和真性情去追求那美好的东西必然有大成功!

  您现在正在读博士,您认为艺术和学历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李卓: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在美院里面流行着一句话:博士不如硕士画得好,硕士不如本科画得好。我不太赞同这句话,可能是观众往往对高学历的期待很高,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当时考博的时候也在疑虑一件事就是是否读博之后因为论文压力会影响到自己的创作,但现在看是逃不过的,影响肯定是影响,但我觉得应该把目光看得更长远些。我的博导孙为民先生曾经说过,美院像一个大染缸,在这里熏陶成长。我在这个染缸里读了本科四年、硕士四年,然后离开美院去鲁迅美院换一个身份深造,然后又回到美院这个大染缸里。我觉得在美院里继续深造可以把自己变得更厚重一些,不会沾染社会上那种浮躁、混圈子的感觉。另外一点特别重要,就是画画的人通常不爱读书,读博士可以逼迫自己有大量的阅读,这是非常宝贵的经历。

【画室的寓言】布面油画 230cm×168cm  2017年【画室的寓言】布面油画 230cm×168cm 2017年

  艺术家简介

  李卓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当代油画博士研究生,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讲师,中国壁画学会理事。

  2001-2005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2006-2010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导师:李林琢教授、孙韬教授。

  2015年至今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孙为民教授、殷双喜教授。

  主要艺术经历

  2017年作品《遥望巴黎》入选“北京靳尚谊基金会青年艺术家扶植计划”(中国油画院美术馆)

  2017年为“中共十九大”《美丽中国人系列》创作作品《新闻排头兵-高思杰》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7年作品《天马的幻想》入选“北京双年展”

  2017年获“王式廓奖学金”赴德国进行艺术考察

  2017年作品《庄严的怅惘》获“学院的精神。品质——八大美院研究生作品展”一等奖

  2017年作品《遥望》入选“全国工业美术作品展”

  2016年作品《遥望二》入选“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展”

  2016年作品《站台》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永久收藏

  2015年作品《站台》入选“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上海中华艺术宫)

  2015年作品入选“朝日而舞——八大美院中青年艺术家作品联展”

  2013年入选“靳尚谊专项基金”赴欧洲十国考察三个月

  2013年公派赴法国尼姆美术学院、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交流两个月

  2013年参加“对焦-中国写实油画展”(广东美术馆)

  2012年参加“中国新写实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2012年入选“可见之诗——第二届中国油画写生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12年参加“对焦-中国写实油画展”(今日美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2011年参加“成都双年展”(成都会展中心)

  2011年参加“十年——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1年参加“关注的力量”(今日美术馆)

  2011年参加“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0年入选“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2010年参加“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0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创作优秀创作奖

  2009年作品《再现的记忆》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08年作品《茶色黄昏》入选“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中国美术馆)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