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向京告白:唯不安者得安宁
中国金融博物馆艺术中心
第十一期艺术家告白
“唯不安者得安宁”
主讲人:向京
时间:2016年9月28日(周三)19:30-21:30
地点:北京朝阳公园(东五门内)国际金融博物馆演讲厅
报名方式:关注“金融博物馆艺术中心”微信,点击活动报名
或“长按识别海报二维码”报名

向京:1968年生于北京,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99-2007年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工作室教师。现为自由艺术家,工作、生活于北京。
在艺术创作中,向京对现代性下的人性迷雾和生存本身进行不断确认,并企图挖掘生存的真相。在“镜像”(1999-2002)“保持沉默”(2003-2005)“全裸”(2006-2008)以及“这个世界会好吗?”(2009-2011)这四个阶段性的个展系列里,向京一直在身份、心理情境、身体这些线索上进行思考。
最新系列 “S”(2012-2016)将于2016年9月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呈现。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广泛展出,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挪威、西班牙、比利时等,并被重要机构及个人藏家收藏。

她是一位具有独立思想的中国艺术家。她的个性中有着波希米亚的自由精神,却又不矫揉造作。这种独特个性被置入一个柔弱的身躯中,娇小的外表掩饰不了天生的敏锐洞察力。
在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在这个被各种信息、物质过度包装的时代,每每看到她的作品,总是能让人在稍纵即逝的瞬间,寻觅一种“回归”。身体的回归,感性的回归,作为人的回归。卸下所有的伪装,直面最自然,最敏感的人性。向京的艺术一直尝试用“身体”探索人的“内在性”。她的雕塑常常体型巨大,试图用一种放大的“感性”引发观者对“人”自身、及其境遇的思考。
一个女人的身体,一个拉丁女人的身体;一个母亲的身体,一个女儿的身体;一个朋友的身体,一个性感的身体;一个老人的身体或是一个犹太人的身体。。。。。。 她说想要“通过身体说话。”
她是向京,一位天真而孤独的创作者,一位感性而坚韧的女性,一位独立却不失默契的的妻子,一位在不安中寻求安宁的雕塑家。
天真而孤独的创作者
“某种角度来说,我是一个古典主义者。我认为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精神的胜利很重要, 创作者必然是百分之百的孤独者。”——向京
相对迎合时代的、热闹的艺术表达,向京选择了一条安静、严肃,甚至有些“孤独”的道路。关注人的“内在性”,不断探索和存在相关的“终极问题”。
她说“内在性”是人们存在的实质。这是个变化很大、发展很快的时代,现实像个巨大的素材库,拿着相机随便出去拍一些,画成画也好,做成作品也好,都可能很有震撼力。但向京说自己并不是这种类型的创作者,她更倾向关注那些更终极化的问题,想知道变化背后那些“不变的”是什么。
她曾说:“我愿意表达那些让我觉得很本真,或特别美好的东西。它们可能并不符合目前所谓的审美或者潮流趋势,至少不是一个标志形象。但在我看来它们依然是非常有力量、有尊严的美。”
她形容自己是个观察者——面对当下现实处境、当代人的精神状态,在观察中生成问题,在作品里把问题呈现出来。

感性而坚韧的女性
“每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都伴随对于内在自我的确认以及外部世界的认知,这是一个自我塑造和被塑造的过程。于我而言,这些女性雕塑作品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不仅确认了自己作为女性的事实,而且包含了这个事实中的很多部分。要知道,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尤其对于女性来说,是很艰难的。”——向京
向京的作品中,出现了非常多的女性身体。这些身体代表了一个“完完全全的女人”,感受不到一丝的色欲感,仅仅作为一个生命体。仿佛是对纯洁之物的坚守,和对外部世界的抗拒。在交织着各种情绪的神态中,在或含蓄或敞开的身体语言中,透露了作为一个人的感性。她说:“希望艺术是一种目光,投向哪里,有对存在本身的痛感和触摸,传递的是关心和关爱。”
她说所有的作品都像镜子,照到的都是自己。这些身体的雕塑,既是向京作为女性对自身的认知,也是社会对女性的认知,男人对女人的认知,再或者是女人对女人的认知。
在这个社会中,女性往往作为“第二性别”出现,而“他”是主体是绝对。在向京的“祛性别”的雕塑中,能够感受到女性作为原初生命力的坚韧和强大而独立的精神。


独立而默契的妻子
“我是向京最大的粉丝,她是一个巨人。中国有一个这么伟大的艺术家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我对她太了解了、她内在的韧性和思考,以及她一直跟世界抗争的态度。”——瞿广慈(向京丈夫)
向京的另一半是同为雕塑家的瞿广慈。两人从大学时相识、相恋,从同学、同事,再到共同创作的伙伴,他们不仅是坚不可摧的生活伴侣,更是精神上的同伴。尽管这对当代艺术圈的“神仙眷侣”走了两条不太相同的艺术道路;向京投身于内在创作,瞿广慈则选择了外化的艺术商业。但无疑这种差异性又支撑了两个独立个体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向京在一次访谈中透露自己是丈夫的铁杆粉丝。 “他最厉害的一点是特别自信,特别乐观,几乎没有负面情绪,我经常消沉,他总说‘消极是没用’,只有积极是有意义的。思前想后也没有意义,有时候我看到一个什么东西觉得挺好,他就说先去做,然后不知道怎么地也就成了。有他我很幸运。”
而瞿广慈认为,天赋、家庭、时运以及强烈的时代感造就了向京,使其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时代重要的拐点。在第七期艺术家告白中,瞿广慈说道:“我是向京最大的粉丝,她是一个巨人。中国有一个这么伟大的艺术家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儿。 我对她太了解了、她内在的韧性和思考,以及她一直跟世界抗争的态度。我觉得我是不断妥协妥协的人,而她总是不断反抗,我觉得挺好。”
因不安得安宁的向京
“唯劳作者才得食,唯不安者才得安宁,唯沉沦于下层世界者才能拯救可爱的人们。” ——克尔凯郭尔《恐惧与颤栗》

展览:《唯不安者得安宁》、《新作个展“S”》
艺术家:向京
总策划:周旭君
策展人:朱朱
开幕式:2016年9月18日16:00
展览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9号恒通国际创新园-C7
主办单位:中国民生银行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协办: 向京工作室
贯穿向京20余年创作的主线是艺术家对当下人性的困境与可能的出路的讨论。业已亮相的4个主线系列,记录着艺术家试图拨开人性的迷雾,从个体成长经验,到广义的女性问题,到人在社会框架下的处境,层层深入地挖掘生命存在证据的历程。
20余年来,这批数量庞大的作品曾在国内外重要美术馆及公共空间先后展出,从北京到台北,从上海世博会到纽约,从伦敦到维也纳,从比利时到德国… 2016年9月,100余件不同尺寸作品挑选后将首次在同一个美术馆空间展出。


艺术家告白
中国金融博物馆艺术中心,秉承开放多元,兼容并包的精神,立足当代,诚邀艺术界人士与金融企业界的艺术爱好者汇聚一堂,畅谈创作经历和人生感悟,分享经验,创新观念,通过金融博物馆的平台展示他们的艺术才华和魅力,让更多的大众得以认知和了解艺术背后的故事,同时一起透过展览关注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发现未来大师,为当代艺术在中国的教育普及和推广贡献力量。 自活动开展以来,方力钧、谭平、叶永青、隋建国、吕胜中等老师已经相继作为主讲嘉宾做客金融博物馆艺术中心,为金融企业界以及广大艺术爱好者进行了精彩告白,获得了热烈反响。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