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青年国画家40×60展16日启幕

2016年03月30日16:02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策展人徐玉玲介绍画家和展览团队策展人徐玉玲介绍画家和展览团队

  地点:北京路668号摩玛大厦一期B座1109号“艺天维文化空间”

  时间:3月16日晚上8点至6月15日,为期三个月

  3月16日晚8点,由云南著名策展人徐玉玲策划的“云南青年国画家40×60展”,在位于昆明市中心盘龙江岸的“艺天维文化空间”正式开幕,满江红、戴杰、赵芳、何阿平、桂镜子五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精彩亮相。他们是云南国画生力军中的杰出代表,年轻而极富创作实力,通过这次高水准的艺术展览将彰显他们在云南甚至全国中国画创作中的美学价值和市场价值。

著名作家汤世杰观展著名作家汤世杰先生观展

  神来之笔:首办国画展极富创意

  “云南青年国画家40×60展”极富创意和创新精神,一幅画配一首诗的呈现形式,既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点,又诠释了徐玉玲个人的策展观点:让文字和图片共同成就,各不偏废。通过文图相互联通解读看展览,多角度欣赏艺术,享受多重的艺术之美。

  据介绍,这个展览是徐玉玲带着对云南国画创作面貌的思考,从自己真实的审美视觉策展组稿、实施展览、编印画册,以整体的呈现方式做出艺术推广的范本,她让公众对艺术展览有了全新的认识。展览呈现出让艺术回归现实生活的鲜明取向:让高雅艺术走出专业圈子,走进人民群众,让艺术生活化,让生活艺术化。

  徐玉玲说:在各类艺术中,国画在社会生活中渗透的广度和深度是其他艺术门类无法相比的。其主要媒材纸和笔,在国人的生活中既平常又特殊。古人用它来书写和记录,是功能性的,今人用它来写书法和画画,属艺术范畴。之间的差距便是古人的生活日常变化为很多今人的艺术日常之漫长途程,“总之,国画的渊源流长与纷繁复杂,让我一直不敢碰触中国画展览。”

  2016年1月20日收到画稿,看了五位画家各自创作的系列作品,读了他们不同的文稿,策展人徐玉玲坦言感触颇多,甚至还有些小激动。徐玉玲迅速做完装裱,扫描了图片发给陇艺梅,还有远在北京的杨添,很快得到了他们的认同,答应为展览写稿。“之所以如此大跨度选择展览主创人员,是希望有不同修养和成长背景的人,能够从不同角度说相同的作品,让受众听到不同的声音。让我意外的是侯云峰院长,他的文字论述居然是从艺术生态的视角来看这个展览,使我产生要在原来的策展基础上,多花点力气把这个展览做成艺术推广范本的想法。”

  春节收假后,徐玉玲专程去找策划王永刚主编、王宁编辑商量范本式推广的想法,五位画家都是云南国画专业内的中坚力量,创作面貌各具艺术特色,都已经趋于成熟阶段,是潜力发展类型的代表画家。以他们和他们的作品作为云南国画推广普及案例,既可以引起书画爱好者的特别关注,又可以引导民众自己做选择看展览,而不再是被动接受看展,以增强民众的看展意识,有利于加速提高大众审美素质。

  所有的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感谢两位策划王永刚、王宁的认同与支持,让展览在《影响力》杂志第三期艺苑栏目以13个版面的规模推出,同时也得到云南日报文化艺术版块的大力支持,使本次主创人员的学术观点、赏析文字、艺术推广导向,在展览同期得以整体呈现,最终使展览推广的范本成形。“这个过程告诉我们:一个展览作品的形成,是通过一个一个的日常工作完成的。而在逐渐完成工作的日常中,结果会随着预想不到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徐玉玲如是说。

看展观众看展观众

  推陈出新:云南国画“新生代”脱颖而出

  在几代画家的耕耘探索中,云南的当代中国画创作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传统,而新程式的建立却不意味着创造的终结。如果说早期的前行者解决了水墨图像中云南话语的建构,此后云南的第三代、第四代国画家则是在前人的地域范式基础上寻求着差异化的表达。当“方言”的发声不再成为一种焦虑,艺术的方向便自然转向更为内在的个人主义话语探索中。本次展览呈现的五位青年画家的近作,可以看到风格的融合,图示的转换,私语的具像,凡此种种,皆在发生。作品之外,图像背后的立场与选择,同样值得玩味。

竹露清响之五  满江红竹露清响之五 满江红

  满江红延续着王晋元的问题意识,关注章法与结构的探索。对潘天寿、郭味蕖的画学理路进行过深入研习,尤其在郭味蕖折衷多元的表现样式中力求寻找平衡,以对王晋元的雨林风格进行改造与推进。同时他也极重笔墨造型,将小写意中“写”的因素发挥得淋漓而深入。这组水墨小品,视野虽限于一隅,却不减苍莽,洒脱的气韵。

游隼图  桂镜子游隼图 桂镜子

  桂镜子继承了袁晓岑写意孔雀的传统,同时精于南田一路的没骨,在其近作中可以看到“回溯宋元”这一新的转向。宋元花鸟作为水墨花鸟画的典范,成为世世代代传移模写的对象。桂镜子以宋画章法之精严调和了南田没骨的萧散,从微观入手,见微知著的探索着对经典图式进行当代摹写的命题。

师造化.写竹一清风  何阿平师造化.写竹一清风 何阿平

  何阿平的竹林即景,有别于传统水墨的经典样式,吸收了当代重彩的意趣。简明的勾勒、支离的穿插、现代的形式感,隐约回荡着“云南画派”现代主义美学的回声。在王晋元式的层次繁满的构图样式中,调和了云南重彩画派的色彩感觉与形式趣味。

《春荫垂野草青青》,纸本设色,2009,180×180《春荫垂野草青青》,纸本设色,2009,180×180

  戴杰素以工笔人物为人所知。这组写意人物小品化繁为简,让我们读到了他在经营笔墨意趣上的心得。他将人物放置于其生活劳作的环境中加以塑造,着眼于平凡和日常的形象,放弃了风情化的解读而关注其生存状态本身,以及其中纯朴的诗意。

《云中歌•何必行远方》220X70cm、2015年《云中歌•何必行远方》220X70cm、2015年

  赵芳是本次画展中唯一选择工笔为题材的画家。她的作品在传统题材视角之外,走向了后现代的图像语言塑造。以静物为符号,却摆脱了清供样式的影响,与其说她描摹的是可见的物象,毋宁说是内心体验的一种物化表达。这些静物作品也像她的“火烈鸟系列”一样,散发着内在、私密、超现实的氛围。

展览空间一角展览空间一角

  作品定位:建构云南艺术生态圈丰富多样性

  细细观摩每一幅艺术家的心血之作,你会发现,这样的展出,关注的正是当下云南中国画创作正在发生的现象,而真正的作品,是画者自己。当观者沉浸其中,你会看到画家在每个关键时期的转折,看到风格与样式跟随着个人的选择发生偏转,长成新的路径。在以“云南”作为命题的宏大叙事不断建构又消解,图像语言持续发生着嬗变过程中,作为画者的个体面目,也日渐清晰。如此,当我们再一次审视这个精心制作的展览,会发现这样的呈现,是因缘,而不是答案。

  正如此次策划侯云峰教授所描述的那样,作为国画家,满江红、戴杰、赵芳、何阿平、桂镜子五位艺术家虽年轻但却实力雄厚,具有旺盛的创作能力和良好的影响力,这不正是生态圈中最富生命力的“中生代”和“新生代”吗?他们是云南国画生力军中的杰出代表,应该在艺术生态中野蛮生长,应该接受一波波如潮水般的公众“凝视”,应该通过一次次高水准的艺术展览彰显他们的美学价值和市场价值。

  此次画展的五位本土国画家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都成绩斐然,有的年纪轻轻时就入选全国大展;有的师出名门,衣钵相传,加上自己的勤学钻研,成绩突出,已具备一定影响力。艺术家们送展的作品未必是能够代表其最高艺术成就的标志性作品,但五组作品却各成系,倾注了自己某一时期对某一主题或审美意象的思考,艺术风格也得以一以贯之地保留。更加令人欣慰的是,这些作品没有给人似曾相识的乏味感,艺术家在承袭自己艺术风格的基础上,不仅努力使作品呈现出一致的美学特征,还在意象传达、艺术形式与技法等方面做出一些积极探索。这正是艺术家们的坚持不懈、不断创新的创作态势,一点点建构着云南艺术生态圈的多样与丰富。

  策展人:甘当繁荣云南当代艺术的布道者

  在艺术生态链条中,如果说展览发布、书籍出版、报刊发表、艺术鉴赏、学术理论、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艺术推广人等是媒介主体,那么画廊、艺术机构、拍卖公司、文化公司、艺术经纪人等则是行业构成的支撑。一个地区的艺术市场是否成熟,艺术机构、画廊、展览推广、艺术经纪人等中间环节的发育就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云南的目前情况看,展览机构、艺术推广、艺术品行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艺术创作的步伐,云南的艺术生态链条并不完整,还有待于大力推进、构建和发展。

  随着社会生活快节奏发展,新媒体多元化传播,制造了读图时代。摄影家、画家、各类艺术家、大学院校师生百余万的现状,无法预计的出图量造成图片泛滥,观众产生了选择困难,也给艺术展览添加不少困扰。经济发达城市早已形成艺术生态相对成熟的产业链,提前进入到了市场化阶段。而云南昆明,目前还存在展览场馆少,现有场馆在城市的位置分布欠合理,导致民众观展不方便,被动选择看展等现状,凸显出云南建构展览场馆和艺术展览匮乏的窘况。

  在徐玉玲看来,“云南青年国画家40x60展”这样的展览并不多见,希望在文化建设年里激起美丽涟漪,在艺术行业中生发出积极的引导意义,成为建设云南艺术生态系统的发端,“我作为一个通过艺术管理专业学习的从业者,期待身边不同主题的、个性化的展览异彩纷呈,为艺术在春天里飞扬,让春天的展览成为展览的春天,为构建云南良好艺术生态贡献绵薄之力”。

  该展览于3月16日晚8点正式开幕,计划开展3个月,地点在昆明市中心盘龙江岸的“艺天维文化空间”。该空间属民营艺术机构,于2015年12月正式面向社会开展,长年公益开放,并首创节假日电话预约看展佳话。运营宗旨是以推广云南本土文学艺术家为主,兼顾国内外艺术展览与文化交流活动。试图做到建构艺术沙龙品牌,使其成为昆明的文学艺术家客厅,让诗人、作家、艺术家、媒体人成为客厅的主人,让观者和读者成为沙龙的嘉宾,让艺术在春天里飞扬。

五位参展画家五位参展画家

  》》》相关链接:

  云南五位青年国画家的顿悟——

  满江红:避免书斋式的因袭照抄

  云南繁复的植被和多样的生态,适合于大花鸟样式的表现。折枝花卉的特写式描绘,有利于我们对大花鸟作品中个别物象进行下马看花式的研究。比如云南凤尾竹宽大的竹叶与画谱中的竹叶意趣有别,在点线面表达上可以结合传统表现样式,进行个别体会。云南花鸟画的持续发展有赖于我们这代人从各个审美角度去挖掘地域文化特点,坚持以写生为主导的花鸟画创作思路,避免书斋式的因袭照抄。同时,花鸟画家之间的欣赏与交流,团结与并进,是花鸟画艺术共同走出云南的关键。

  何阿平:创造艺术无局限

  在初步形成大面貌的基础上,语言风格的深度延展,章法中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修炼,以及如何运用色彩,做到既突出当代云南重彩元素,又让作品保持古雅的墨韵色章,坚实厚重地呈现地域特点,创造艺术无局限即是我的创作追求。

  戴杰: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在长期的绘画创作中,我始终坚持从凸显中国画自身特色的角度出发去进行绘画实践,不论是笔墨图式,还是造型意味,我都力图去呈现中国画所特有的艺术韵味。从笔墨图式上来说,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在写意人物画的创作中始终将笔墨的生动性表达作为我追求的一个点,我喜欢生动而又有节制的笔墨表达。从人物造型来说,我喜欢那种适度和有分寸的表达。要尽量从中国画传统意象造型体系中去挖掘与现代造型体系契合的因素,在西方写实造型和中国传统意象造型之间寻找一个交叉点,使绘画既不同于西方写实造型,也有别于传统中国画近乎程式化的意象造型方式。在情趣的表达上,我主张诗意化地反映生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桂镜子:原因要“合理”,合理才能生动

  真正的笔墨并不等同于纸上呈现的笔墨趣味,以及笔墨效果,而是怎样合理或者合乎物理地应用笔墨,准确地表现对象的本质才是中国画笔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也就是说,只有符合理法的笔墨才是有价值的笔墨,否则就是脏、污的墨迹,而不是笔墨。笔墨应用合理与否的关键是看是否符合自然理法。譬如山水中坚硬粗糙的石头、挺拔而有不同质地的树干树枝以及单薄而轻飘的树叶,能随形就势而有质感的水,在用笔墨表现时能否有节奏?而每个人的节奏是不同的,它依据创作时空和情感而生发,并准确地区分开来,这才是笔墨存在的依据。原因要“合理”,合理才能生动。骨法用笔的意思正是合理、准确的用笔,即抓住本质的用笔。离开这个方法,六法中其他四法存在的价值就不是那么大了。

  赵芳:绘画帮助我记录人生

  绘画在帮助我记录人生。不同阶段呈现的不同面貌其实是心理映射的产物,它也诚实地暴露了你人性中的一些问题,而当这些正面的负面的都在你的作品中变成了五彩斑斓的颜色,此时你在艺术中的释放和思考恰恰帮助了你的成长,人生的记忆透过绘画和时间的滤镜变得让你可以坦然地面对……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徐玉玲云南青年国画家40×60展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