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钧:志在钧瓷 技法自然

2016年12月20日10:54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刘志钧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刘志钧

  (新浪·艺术中原)从国画专业到陶瓷领域,虽然同为传统艺术,这个跨越着实不算小。但是,对于刘志钧这个土生土长的禹州人来说,这样的转变却显得自然而顺理成章。人如其名,刘志钧投身钧瓷,仿佛早已命中注定。

  刚刚当选为河南工艺美术学会会长的刘志钧,生活还是一如往常,不是在郑州东区的晋家钧窑和瓷器大家们探讨业内知识,就是在禹州神垕镇的窑场工作室独自钻研瓷器的造型和烧制。一边是高朋满座、谈笑风生,一边是砥砺前行、默默挥洒,在刘志钧这里是和谐的统一。在刘志钧身上,看不到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和高级工艺美术师的派头,只有匠人气质和邻家大叔的随和。

  国画生的陶瓷梦

  刘志钧1986年考入湖北美院国画系,先师从湖北美院院长尚扬教授研习绘画,后又师从清华美院教授、中国陶瓷泰斗张守智研习陶瓷艺术设计。“绘画也好,陶瓷也好,艺术家要有审美,审美直接决定了他作品的高度和厚度。”刘志钧说。

  陶瓷艺术设计的学习,也为他打开了陶瓷艺术的大门,这扇门一经打开,就再也没有关上,杨文宪、付中承、徐国祯、晋佩章等瓷器界的泰斗都曾对他进行过悉心指导。老师张守智在陶瓷艺术理念上的教导,他至今铭记于心。“对于传统陶瓷,要认真研究,必须领会作品的精神实质,吃透古代的人文背景。”刘志钧回忆老师的话,如在耳边。

刘志钧作品:首届河南陶瓷艺术大展特别奖《葵花洗-智慧树》刘志钧作品:首届河南陶瓷艺术大展特别奖《葵花洗-智慧树》

  在刘志钧看来,传统作品首先经过了当时艺术家的千锤百炼,其次,经过了当时各级机构的严格审核,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宋官窑,要进贡给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使用,匠人们几乎是用生命在烧瓷。而且,能够流传下来的瓷器珍品经过了不同时代鉴赏者的审美和评判,那份厚重无可超越。

  不少现代器形,都是在宋代罗汉碗和鸡心碗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的技法,现代人所倡导的极简主义,宋代的艺术家就已经在践行。相比传统工艺,当代瓷器艺术的改进,一方面突破了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再局限于古代“就地取材”的烧制模式;另一方面是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烧造时的温度、原料配方、成品率更容易把控。

  “但是,在审美方面,传统工艺和造型仍然是基础。”刘志钧坦承,自己很多被认可的作品,其灵感和造型都源于古代。以其代表性作品“志钧盏”为例,就是从传统出发,结合了现在作品的设计思路。

《志钧盏》之《坤盏·窑变冰熊》《志钧盏》之《坤盏·窑变冰熊》

  闭门一年 “志钧盏”点亮业界

  张守智先生几年前曾对刘志钧说:“能把盏做出花来的,在中国陶瓷界是凤毛麟角”。自此,刘志钧就开始留心盏的工艺,经过几年的创作沉淀,2015年新年伊始,他开始着手 “志钧盏”的设计与创作。此后一年,刘志钧在神垕古镇闭门谢客,躬行在工坊与窑室间。除非是为了解决工艺上的问题——他会连着拜访不同窑口的大师,共同探求解决之道。

  供应商的材料有硬伤,刘志钧就在禹州境内山区连走十几里山路,求访上乘的矸子土、西寺土、豆腐石、青碱石……;模具成型不能体现志钧盏的灵动线条,他就采用传统手拉坯,一个星期下来手指的茧子又起了厚厚一层;旋坯刀的弧度修不出来精细的盏口和底足,他就打开电磨,花了6天时间打了30余把旋坯刀。此外,他在形状、纹理和釉色方面尝试了近三十余种不同的工艺和手法,诸多工艺技法不厌其烦的试烧,为了提高烧成工艺的稳定性,他甚至对柴窑窑炉的结构也做了一番调整。

  不同装饰手法的组合带来的是不同的视觉体验,若是觉得样品不够好,他就敲碎了再做一遍。刘志钧要求既能保持传统手工工艺,又能严控品质、有所创新。多番调试终于出了圈内认可的样品,经省级机构质检后,所有指标也都优于国家标准,他对每项工艺的严苛要求也最终得到了回报。

刘志钧作品:祥云系列之《云卷》刘志钧作品:祥云系列之《云卷》

  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烧造色彩自然形成、无法把控、难以预知,是钧瓷的魅力,也是刘志钧追求的艺术境界。刘志钧说:“自宋起,中国的陶瓷艺术,包括钧瓷,就开始追求‘天人合一’的人文境界。而钧瓷的天人合一体现在‘神奇妙绝’窑变之中,因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名列五大名窑,这是中国传统精神的最高追求之一。”这种追求,在他的作品《轮回》系列和《祥云》系列中均有所体现。《轮回》表现人类不敬畏自然、毁坏环境带来的恶果;《祥云》则通过生动的画面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庄周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或许就是钧瓷的写照,钧瓷的釉彩变化多端,有的灿若星河,有的却恬静淡雅,有的拟物象形栩栩如生,有的却肌理多变无以名状。刘志钧对钧瓷艺术也是艺无止境孜孜以求。

刘志钧作品:祥云系列之《云之上》刘志钧作品:祥云系列之《云之上》

  为钧瓷发展扼腕叹息

  作为一个禹州人,钧瓷的每一点发展都牵动着刘志钧的神经,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作为曾经五大名窑之首的钧窑,发展现状远不如景德镇瓷、龙泉瓷和江苏宜兴的紫砂。“战乱、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是钧瓷发展不如另外几个瓷区的主要原因。”刘志钧分析

  禹州神垕地处中原,每有战乱,中原首当其冲,中原各大窑口的烧制也不得不中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就是北宋灭亡、宋室南迁。“战乱之后,中原窑口中断,大批的烧瓷工匠和艺人流落南方,支撑起了景德镇、龙泉瓷的发展。”

刘志钧作品:《钧天瓶》刘志钧作品:《钧天瓶》

  刘志钧介绍,事实上,最有名的景德镇青花瓷,起源于河南的巩县窑。相传河南汝瓷的创立者——章村根,是为躲避北宋末年的战祸,带着汝瓷的配方逃难至浙江龙泉大窑村,他的两个儿子开创了龙泉的哥窑和弟窑。

  而景德镇不仅不受战乱影响,有持续不断的烧瓷环境,也吸引了大部分的烧瓷人才。而以瓷器输出为主的海上丝绸之路,运输着景德镇的瓷器远播海外。改革开放以后,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瓷器、紫砂供不应求,往往卖出天价,使得龙泉瓷和宜兴紫砂的价值随之不断上涨。这些条件,都是深处内地的钧瓷所不具备的。“我所盼望的,是通过一代又一代钧瓷人的努力,恢复钧瓷昔日的地位。”刘志钧满怀企盼。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刘志钧钧瓷技法自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