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描绘了古代丝绸之路全貌的30米巨幅绢本青绿山水地图手卷明代《丝绸之路大地图》于5月13日起亮相于新保利大厦一层大堂。此地图一经展出,便引起巨大轰动。
《收藏》杂志早在2013年4月刊(总第259期)便发表赵榆先生撰写的《明帛上的“丝绸之路”——中国古代文物的重大新发现〈蒙古山水地图手卷〉》一文,报道了这幅巨制不为人知的故事,感人至深。现将文章重作编辑,以飨读者。
2011年10月15日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曾举办“丝绸之路”展览,在一个长30多米的巨型展柜中展出的长30.12米、高0.59米的《蒙古山水地图》手卷引起巨大的轰动。因为这件《蒙古山水地图》手卷是中国古代文物的新发现,原图为明代中叶皇家宫廷绘制,地域范围从明朝的边关嘉峪关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写有211个明代地名,涉及欧、亚、非三大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黎巴嫩、突尼斯、土耳其,堪称“中世纪世界地图”,反映了丝绸之路的最后辉煌,为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祖先为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以及游客被中国人早在16世纪就已掌握的世界领先的地理知识和测绘水平所折服,也为中国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工作精神和科学态度所感动,无不为之啧啧称赞。来自意大利米兰以及法国、德国等国的文博界同行纷纷表达了邀请展览的意向。
▌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巨资购入
听到《蒙古山水地图》手卷在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展览成功的消息,我蓦然想起11年前此地图从日本征集回国的情况。
2002年,著名收藏家易苏昊、樊则春两位先生去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征集文物。藤井善助其人早年游学中国上海等地,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因从事贸易致富,跻身于日本关西财阀,在汉学家指导下大肆收集中国文物,从商周青铜器到宋元明清书画无所不包,遂于1926年10月在京都市左京区建立藤井有邻馆。现在回流中国大陆的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手卷、阎立本的《孔子弟子像》手卷、米芾的《研山铭》手卷、西周青铜器三牛尊、清乾隆“八征之宝说”玉屏风等,皆出自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所藏。
易苏昊、樊则春此次京都之行,在藤井有邻馆发现一件没有画家年款的所谓“清代青绿山水画手卷”。此图作小青绿,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绘制。尤其开头嘉峪关部分,山石间略勾皴,用笔细劲而块面分明,并以清淡的石青和浅浅的赭石色加以渲染。树叶的勾、点、染疏散,敷色也清淡。作品构图采用平远法,重山连绵,错落有致,山间雄关萧寺。从绘画风格上看,明显地透露出明代中叶吴门画派仇英的风格。为此,他们花巨资以“青绿山水手卷”的名义,购得这一《蒙古山水地图》手卷。
▌研究八载还地图应有价值
易苏昊、樊则春回国后邀请有关专家鉴定。时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的傅熹年先生(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仔细观看了全图,认为手卷从绘画风格上看绝非清代之物,至少是明代中期以前的作品;从手卷内容来看,全卷绘制了200多个地名,很可能是一幅古代地图,建议再请历史地理专家作进一步鉴定。当时文物界熟知的历史地理专家谭其骧先生已经逝世,易苏昊先生因企业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决定与国家文物局联系,希望以原价交给国家文物局,然后国家文物局调拨给新疆博物馆,由新疆博物馆去研究该图。新疆文物局局长岳峰是我的学生,当时正在北京中央文化部带职学习,听到这个事情非常高兴,主动与国家文物局流散文物处某处长联系落实此事,但是此处长述而不做,硬是把此事拖黄了事。
正在“青绿山水手卷”鉴定、研究工作陷入停顿迷茫之际,受托寻访相关专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世民先生突然打电话给易苏昊,告知北京大学考古系年轻有为的林梅村教授愿意观看手卷,考虑承担这项研究。2004年1月,在王世民先生的引荐下,易苏昊与林梅村二位会面,林梅村先生欣然接受了易苏昊的委托。
林梅村教授,师从季羡林、宿白、马雍、蒋忠新等著名学者,早年任职于中国文物研究所,对于古代西域很有研究,1994年起在北大考古系(现为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主讲丝绸之路考古。林梅村进行《蒙古山水地图》手卷的鉴别与研究,得到宿白先生的充分肯定和一定的具体指导,鼓励他尽快拿出研究成果。经过前后历时长达8年时间的潜心研究(2004年2月完成初稿,2011年2月15日定稿、交付出版),查找了几百种中文、日文、西文参考文献;结合帮助中央电视台摄制《1405——郑和下西洋》,结合参加中国国家博物馆蒙古高原考古队等工作,实地考察了东南亚、中东、土耳其等国的郑和史迹,以及蒙古国匈奴、突厥、蒙古汗国遗址和文物;察访了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中国香港、日本东京、意大利罗马等地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拜访了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郑培凯教授、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屈志仁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尹吉南教授、上海博物馆单国霖研究员等专家学者;诚邀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徐文堪先生、上海图书馆许全胜先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吴平先生、台北故宫博物院卢雪女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先生、任超先生、魏正中先生等的帮助,得到马健、蓧原典生、盛洁、李高峰、沈勰等北大博士生、硕士生和留学生的协助查找资料……披沙拣金,撰著成《蒙古山水地图》一书,又承香港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题写书名,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还了此《蒙古山水地图》应有的历史价值。
▌煌煌巨作震撼寰宇
我有幸认真地阅读了《蒙古山水地图》一书,被林梅村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所感动,也被我们祖先在明代所掌握的世界领先的地理知识所震撼。
《蒙古山水地图》手卷,缣帛设色,为中国传统手卷式地图,据推断绘制于明嘉靖三年至十八年之间(1524~1539年)。原图应长40米,范围从嘉峪关到鲁迷(时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今土耳其西境伊斯坦布尔城),堪称明代丝绸之路地图。此图有两个明代刻本:一个是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刻本《西域土地人物图》,收入马理等人纂修的《陕西通志》;另一个是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刻本《西域略图》,收入明代无名氏《陕西四镇图说》,《蒙古山水地图》手卷为《西域土地人物图》等各种版本的母本。后来此图流传于民间,被人剪裁掉四分之一,现图为30.12米,范围从嘉峪关到天方(今乌沙地阿拉伯的麦加),涵盖211个明代地名。地名有方块汉字,但大多数为突厥、蒙古、波斯、栗特、阿拉伯、希腊、亚美尼亚语地名。图上题签虽被撕掉,但图背面有尚友堂题签“蒙古山水地图”。尚友堂为明清著名书坊,曾因刊刻明代小说家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闻名于世。所谓“蒙古”实乃称雄欧亚大陆的蒙古四大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金帐汗国)的后续王朝。如果说《郑和航海图》(即《武备志·航海图》)是明朝与西方海上交通的真实写照,那么《蒙古山水地图》手卷则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两者充分展示了明代中叶中国人丰富的世界地理知识。
《蒙古山水地图》手卷从一件不为世人所知的普通“青绿山水手卷”,尘封几百年后,经过林梅村先生历经8年的披沙剖璞,彰显出重要的文物价值。其间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发现了此图的宫中彩绘抄本,这个抄本为明代兵部或礼部用图,证明《蒙古山水地图》原本为嘉靖皇帝用图。这是21世纪中国古代文物的重大新发现,被专家称为唯一能与现存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藏中世纪世界地图《伽泰罗尼地图集》(1375年)、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洪武二十三年《大明混一图》(1390年)、京都龙谷大学大宫图书馆藏朝鲜李朝太宗二年《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1402年)、威尼斯马尔西亚那国家图书馆藏《毛罗世界地图》(1459年)世界四大地图相媲美的地图,让人无比兴奋!《蒙古山水地图》手卷的问世,必将推动丝绸之路历史、考古、语言和地理研究的深入,为当今中国学术乃至世界学术开辟一个新的学术天地。
像林梅村先生这样的文博界专家,他们为文博事业的发展默默无闻地奉献,用渊博的学识在文物艺术品市场上为国家抢救出众多的国宝。诸如,1992年上海博物馆馆长、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从香港购回“晋侯稣钟”等重要西周有铭文铜器。1993年著名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冯先铭两先生从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20万港元购回大明成化青花庭院文物盖罐,此种盖罐现在世界仅存4件:2件在美国博物馆,无盖;1件在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为残件无盖;保存完整又带盖的仅此1件。1995年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力主从北京翰海拍卖公司以1980万元购买的北宋张先《十咏图》手卷。2002年启功先生力主从中贸圣佳拍卖公司以2999万元购藏米芾《研山铭》手卷。2003年著名书画鉴定家、时任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萧燕翼先生力主从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以2200万元购藏隋贤书《出师颂》手卷。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副馆长把关,上博以500万美金购买“翁氏藏书”和《淳化阁帖》。2009年傅熹年、章津才两先生帮助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把一件被定为“苏州片”的书画纠正为宋人《瑞迎图》手卷,抢救了一件国家博物馆一级文物等等,不胜枚举。因此,文博界的专家和领导要深入社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充分发挥文博界的优势,为文物保护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 收藏杂志 作者:赵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