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与肉感的雕塑,你Hold得住吗?

2017年07月13日 10:5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说起雕塑,我们总能想到一些大理石质地的作品,他们用写实的工艺,将一块原材料雕刻的惟妙惟肖。就比如像被我们仰望了几个世纪的大卫和他的“小兄弟”。

▲大卫▲大卫

但是当今的雕塑艺术家已经不满足于写实雕刻这样直接,甚至有点“偷懒”的手法来表现自己所赋予作品的意义了。

英国艺术家瑞秋·尼布的白瓷雕塑便是这一理念的代表。

她的新个展《被放逐的奥维德》(Ovid in Exile)于2017年5月27日至8月19日在香港白立方举行,这是她在亚洲的第一次个展。

▲展馆现场▲展馆现场

瑞秋·尼布于香港白立方的个展将持续至2017年8月19日。而其最大、同时也是最具野心的雕塑作品《399天》目前正与其他作品一同在V&A美术馆的春季雕塑展中展出,展期至 2018年1月14日。

▲尼布与她的创作《399天》▲尼布与她的创作《399天》

流动.瓷

她的雕塑作品所用的材料不再是我们传统雕刻所用的大理石了,而是我们东方人再熟悉不过的—瓷。

我们都知道瓷器是中国特产。原始瓷器从陶器发展而来,最早我们国家在商朝就已经开始使用瓷器。东汉我们又出现了青釉瓷器,再到彩釉、天青釉。

▲尼布与她的创作《399天》▲尼布与她的创作《399天》

甚至还有乾隆和雍正这样审美差距巨大的父子,他们各自的统治时期,瓷器更是呈现不一样的风采。

▲审美差距夸张的爷俩▲审美差距夸张的爷俩

瑞秋知道中国在陶瓷制造方面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希望自己可以更多地探索“变”的可能性,而不仅仅局限在了解这种材料的物理特性之上。

▲被放逐的奥维德▲被放逐的奥维德

在以陶瓷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有很多涉及“变形”的过程。材料发生改变从而变成某种全新的事物。一块陶土,经由塑性然后烧制,最后才成为完成的雕塑作品。

▲Rachel Kneebone - Act I▲Rachel Kneebone - Act I

材料本身从湿润的、极具可塑性的状态,变得干燥、坚硬,最后经由烧制呈现出具有光泽的、仿佛拥有流动性的状态。在烧制的过程中,材料还会缩小,所以现在看到作品的体积只有入窑前的百分之八十。

而这种所谓的“流动性”,也正是瑞秋的雕塑作品中所追求的,在这方面大理石的雕塑虽然也能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却少了很多即兴的艺术流露。

肉感.瓷

十七世纪的贝尼尼是雕塑历史上的大师,他打造了一件史上最有肉感的雕塑。

▲掠夺希腊春神▲掠夺希腊春神

这是一尊令人惊叹的雕塑。作品尽情地表现了男性的劲力,女性的柔弱,假如你的目光长久地注视手指陷入大腿和腰背部,那一瞬间,你会以为眼前是真实情景。而忘记这是石雕。

▲掠夺希腊春神▲掠夺希腊春神

而Sexuality也是瑞秋的雕塑作品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只是她的呈现方式更加直接。

在她的作品中存在着与感官刺激相关的部分,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瓷这种材质很特别:尤其是那些光滑的、仿佛丝绸的表面。而创作本身包含的身体元素,曲线、肢体等等也带来了“性”的意味。

▲ Glyndebourne Cartouche▲ Glyndebourne Cartouche

”早期的创作中,与性相关的特征要更加明显,那时的作品大多具有明显的男性或女性特征;在最近的创作中,这点变得更加模糊,出现的形象既不是特定的男性或者女性,我们也可以说他们兼具两性的特征。“

▲Rachel Kneebone - Reclining Connoisseur▲Rachel Kneebone - Reclining Connoisseur
▲Rachel Kneebone -Act II▲Rachel Kneebone -Act II

自我迷失感其实也存在于作品的裂缝与空白之中。死亡的虚无和形式、和固态、和万物都有关,这就是生活。

▲ Remember that we sometimes(局部)▲ Remember that we sometimes(局部)

肉体的交织和混乱不清的身体部分,看似极度真实的腿与花朵、植物互相纠缠,扭曲合并;其中一些极力向上伸展,一些却被消融。。。。。。不同元素彼此融合繁衍,不断挣扎、不断变化。

这样的瓷雕请给我来一打!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