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洋子:爱与和平 从纽约、北京到冰岛

2015年12月02日15:37   艺术国际网  收藏本文     

  媒体发布会的迟到并没有让人们对于小野洋子产生不满,事实上,当这位82岁的艺术家以她惯常的奇异装扮——正式而颜色鲜艳的檐帽,黑色墨镜,中性、利落的上装——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北京时,迎接她还是持续的掌声。事实上,如果你翻看这位举世闻名的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上个世纪其中一段最为人所称道的浪漫爱情的女主角的履历时,会发现无论是在书写记录了她传奇过往的纽约与伦敦,还是在她如今可以更加舒展自由表达的北京,抑或是在神秘遥远的雷克雅未克,爱与和平、信仰与希望的故事一直是她生命中绵延的主题。

  2015年的夏天,小野洋子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行了她名为“一个女人的舞台”(One Woman Show)的展览。展览涵盖了她40年间的诸多重要作品,其中就包括了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愿望树》(Wish Trees)。而在初冬,这件作品又出现在了她的北京首展上—— 与在纽约或其他城市相同,人们可以书写下自己的愿望并悬挂于此。事实上,这件作品将纽约和北京奇妙地串联了起来—— 这些愿望会在世界最北端的首都——冰岛雷克雅未克相遇,在那里,这些语言不同的期待将一起变成一根光柱,带着小野洋子所信仰并宣扬的爱与和平,射向最为辽远的天空。

2006年德国比勒费尔德美术馆的展览中,小野洋子坐在自己的作品《我们都是水》 (We Are All Water) 中。

  始于伦敦,一个女人的战争

  作为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日本女人,1960年代的伦敦是黑头发黑眼睛的小野洋子走向世界的开端。创作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切片》(Cut Piece)可能是她留给世界最初的印象—— 她端坐于台上,被参与的观众一刀一刀剪下身上的衣服,直到一丝不挂。观众感到不安和震惊的同时,也感受到在这个女孩娇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如同原子弹一样威力的勇气和胆量,给了这个世界重重一击的震撼。从此之后,她几乎一直生活在矛盾和争议里,无论是她的艺术生涯还是个人生活。而正是这次表演,也记录了她与列侬的初见。

1965年在纽约卡耐基音乐厅的行为作品《切片》(Cut Piece)中,小野洋子邀请观众剪下她的衣服直至裸露。

  在小野洋子最为人所知的艺术表达中,她追求的不是完美而是真实和直接,甚至是一种冒犯。当她的身体里有一个声音,她就要把这个声音传达出来,表达和创造是她艺术生命的全部。她是一个矛盾体,她具有温柔的母性的同时又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单纯得近乎天真,简单得几乎儿戏,她经常做出一些在有些人看来愚蠢的行为,而她正是通过这些古怪行为对人类的感知和意识进行探索,她用激进的方式打破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惯性思维,她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角度来激发参与者思考,而观众的反应和感受也是她艺术创作的一部分。作为小野洋子作品最著名的观众,列侬的反应是坠入爱河,当他看到展台上摆放的青苹果的时候,他竟然拿起来咬了一口放回原处,让小野洋子大为吃惊,这个命名为《Apple》的作品不仅是日后Beatles 唱片公司的名称,也启发了多年后的Steve Jobs 创立了著名的苹果电脑公司。列侬说是小野洋子教会了他很多东西,她当年推崇的《白色主义》也影响列侬创作了Beatles 著名的白色专辑,以及在那架白色钢琴上创作出传世之作《Imagine》。

创作于1971年的作品《空气售贩机》(Air Dispenser)中充满空气胶囊,这个作品也出现在北京展览现场中。

  北京,对生命的自由拥抱

  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东京都现代美术馆到伦敦蛇形画廊,小野洋子这一次终于将自己的脚步落于北京。似乎是对她口中“向往了82年的地方”给予了一次热烈激进的回应,在展览发布会上轮到自己介绍展览时,小野洋子似乎是试探性地问道:“终于到我了吗?”得到确认之后她猛地站起,向在场的人们宣布:“我来到这,是要让你们听听一个女人的声音。”并马上开始了长达两分钟的嘶吼、高喊、尖叫,让现场的所有人震惊、不知所措,甚至倍感尴尬之后,她心满意足地坐下。这出人意料而不可理解的噪音似乎就是她最急迫想要进行的表达,如爱、自由等主题一般常挂在嘴边。

  在谈话中,小野洋子时常直接赞美爱、自由等正面价值,也指出,对于压倒性权力的控诉往往是徒劳的、无意义的—— 她对于强权以及强权的反面同样不屑一顾;然而,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她往往选择将积极的主题与让人不安的形式联系在一起,让人在进行审美体验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恐怖。

70口棺材与绿植组成的作品《出口》(Ex It)此前在意大利阿雷佐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中的《看天空》(To See The Sky)让观众直接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以及超脱的代价:这件作品的主体是一个貌似牢固的蓝色旋转梯子,在观者走到特定高度之后梯子将发生剧烈震荡。在这特殊的时刻,观者挣扎于坠落的恐惧及超越的愿望一同形成的困境之中,只有对于艺术的信任支撑着观者继续向上前进。但是与多年前强烈而躁动的表达不同,正如她自己所说由年龄所带来“清澈而自由的改变”,近些年,她的作品中呈现的更多的是冷静与控制。《出口》(Ex It) 则讨论了人类命运的另一面:众多树木被放置在约70口简易棺木之中,这些棺木有大有小,让人不寒而栗,却也以迂回的方式鼓励观者思考灾难、死亡、重生和生命的意义。

北京展览现场最受观众欢迎的互动作品《愿望树》(Wish Trees ForBeijing),观众可以将自己的心愿悬挂于此,之后这些愿望会被运往雷克雅未克的“想象和平光塔”。

  雷克雅未克,爱与和平的未来印记

  作为此次展览中最受人欢迎的互动作品之一,放置在林冠艺术基金会空间外部的《愿望树》(Wish Trees For Beijing)在展览开幕前挂上不少观众的愿望。这为北京萧瑟阴沉的冬天带来了温暖:观众被邀请在纸上写下愿望,挂于在中国和日本文化中都颇有诗意色彩的“岁寒三友”松、竹、梅上。展览结束之后,这些手写的愿望还会被运往小野洋子于1996年在冰岛雷克雅未克建立的“想象和平光塔”,在10月9日约翰• 列侬的生日当天这几英里内可见的巨大光柱将会被点亮——之后在12月8日列侬忌日时,这光柱将会缓缓熄灭。洋子曾经在采访中这样评说选择在雷克雅未克建立“想象和平光塔”的原因:“我希望当光束点亮时,能够照亮全世界。希望在想起这束光时,全世界人们的心灵能够合为一体。”

概念作品《只语篇》(Word Piece)2015年在意大利加尔湖畔进行展示。

  对于小野洋子来说,今天的她无疑达成了非凡的成就:她收获了上个世纪最为人所称道的爱情,同时也被视作是当今最富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与积极活跃于流行文化舞台的音乐家。40多年前列侬和小野洋子高唱“War is over, if you want it”,40年过去世界仍然需要爱与和平,而对于小野洋子来讲,无论身处于何方,她的脚步从未停止。而如今再回望她1965年的作品《切片》(Cut Piece),被参与观众剪掉身上所有衣物的小野洋子看起来曾是无助的、冰冷的,但今天看来,我们终能意识到,她不过是永远冷静、平和、热情而温暖的,重要的是,爱与和平在她的信念中,从未改变。

  小野洋子在北京展览同名作品《金梯子》 (Golden Ladders) 中。这个作品由7把金色梯子组成,观众也可以自己带来金梯子,随意摆放在展览现场。

  Q=《周末画报》

  A=小野洋子

  Q:这是你第一次在北京举办展览。感觉如何?

  A:非常好。政治或经济永远是大问题,但我们也总能想办法绕开这些问题聚到一起。这种感觉很棒。我希望人们能够明白,我是了解中国的。尽管我不能百分之百了解中国,但早在幼年时我便开始了解关于中国的事情。策展人完美地完成了工作,而因为我艺术实践的互动特性,你也成为了展览的一部分,你对这次展览的信念也起着作用。

  Q:但走上《看天空》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那太让人害怕了。

  A:是的,而这也是女性声音的一种体现。男性非常害怕女性的力量,但这是非常愚蠢的。这个星球是由一小部分男性精英所统治的,这是世界运转所需要的所有能量的源泉。所有其他能量都被忽视或边缘化了,但我们必须要更多、更丰富的能量。所以,为什么我们不去同时探索来自于女性的能量呢?儿童的能量,老年人的能量⋯⋯但是,你知道的,我们也需要男人的力量。

  当登上装置《看天空》 (To See theSky) 时,强烈的摇晃会给人带来一种不安全感,而这也是小野洋子“女性声音”的一种体现。

  Q:你曾提到过,你过往与性别歧视、宗族歧视做斗争,现在却又要和年龄歧视做斗争。

  A:在古代,村庄里总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女性或男性,人们总会向他们寻求意见。但现在人们已经不在乎老年人的意见了。

  Q:就算是特例,你也是被额外尊重的。几十年间数次进行的《切片》见证了你的长期艺术发展。

  A:两个月后是我的83岁生日。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人们常说,过了五六十岁,你的状态就会越来越差,脑袋就会越来越不行。但事实上,这正正相反,因为心中的障碍消失了,一片澄明。我意识到,现在的我能够更轻易地进行写作。你能想象吗?清澈而自由。

  Q:你常被置于美国战后艺术语境的讨论之中去,而最近在日本东京都现代美术馆展览举办的大型回顾展则尝试思考你的创作在亚洲现代艺术语境中的意义。哪一种讨论让你更自在?

  A:我因自己的国际艺术家身份而感到自在。我也因自己的年龄而感到自在,但社会似乎不允许一个人感到自在。我也非常满意《葡萄柚》的中文译本。

(文章来源:周末画报 文/张有待、尤二)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小野洋子冰岛和平列侬纽约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