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中国瓷器让欧洲倾倒 国王愿用军队来交换

2017年08月17日 09:07 界面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茶边求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种中国瓷,迥然不同于建窑或建盏的单一性,具有多元化和丰富性的特点。且在400年前就名震海外,让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都为之倾倒!

图:动脉影图:动脉影

  这就是龙泉窑产的龙泉青瓷。

  龙泉窑地处浙江省龙泉市境内,由大小不等的若干个窑口组成,距建窑所在地福建建阳仅一百多公里,这里以出产青瓷闻名于世。

“雪拉同”让欧洲为之倾倒“雪拉同”让欧洲为之倾倒

  说起龙泉青瓷还真有这么一段令人回味的往事。上世纪50年代,一些喜欢瓷器的外国专家向外交部外事人员问起“雪拉同”,工作人员一脸茫然。后来他们请教了故宫博物院古陶瓷部主任陈万里才知道,原来“雪拉同”就是龙泉青瓷。

图:动脉影图:动脉影

  “雪拉同”是法国16世纪舞剧《牧羊女亚司泰米来》中的男主人公,他身着淡青色外衣,相貌俊美。该舞剧上演时,恰是龙泉青瓷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之时,由于其色青碧如玉,与该剧男主角的衣裳颜色相近,而两者都被法国人乃至欧洲人所喜爱,索性“雪拉同”就成为龙泉青瓷的代名词。

  时至今日,英语里的“celadon”(雪拉同)依然是青瓷和青瓷色的专称。

  时光回溯数百年,在16~18世纪,龙泉青瓷为欧洲贵族阶层所疯狂追捧,身价竟堪与黄金相比!有“强力王”之称的萨克森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就是中国青瓷的痴迷者,曾专门修了一座宫殿来珍藏这些东方来的宝贝。

奥古斯特二世,这位主儿的另一个出名之处是后代众多,据说有365名子女……奥古斯特二世,这位主儿的另一个出名之处是后代众多,据说有365名子女……

  这位国王甚至不惜用军队来换自己的心头好,在1717年,他用600名强壮的士兵换来了邻国的127件中国瓷,其中就有龙泉青瓷花瓶——真可谓“不爱江山爱青瓷”!

图:动脉影图:动脉影

  其实,龙泉窑并不是在16世纪才声名远播的,早在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就从泉州、福州港销往日本、东南亚、东非、西亚等地区。

  早些年曾轰动一时的,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上,就珍藏有大批精美龙泉青瓷。而在2006年于福建平潭出水的600 年前的明代沉船上,也有大量的龙泉青瓷。

“南海一号”打捞出水“南海一号”打捞出水

  在记录西方与中国瓷器贸易情况的《葡萄牙王国记述》一书中,称龙泉青瓷“是人们所发明的最美丽的东西,看起来要比所有的金、银或水晶都更可爱”。由此可见,龙泉青瓷可谓对世界各地的陶瓷发展以及艺术和审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迎合“尚玉”观念

  产品远销海外自然和她物美价廉的属性是分不开的,龙泉窑在经过五代和北宋的发展期后,至南宋达到烧造历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南宋中期,龙泉窑工匠掌握了全新的烧制技术,以釉面呈乳浊状,釉质凝厚如脂的石灰碱釉代替北宋以来透明清亮的石灰釉。

了如三舍藏 北宋莲瓣纹盖盒了如三舍藏 北宋莲瓣纹盖盒
宋 龙泉窑青釉凤耳瓶宋 龙泉窑青釉凤耳瓶

  这种石灰碱釉所呈现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凝厚如脂,温润如玉,这恰好迎合了古人“尚玉”的观念。儒学创始者孔子曾经“观物比德”,他将“玉”赋予“仁、义、礼、知、信、乐、忠、天、地、德、道”的道德属性,并倡导“君子比德于玉”的思想。此后,“君子如玉”的信念始终贯穿于古人心中。

  龙泉窑青瓷以其“类玉”的效果,也被赋予了道德属性,成为比德的参照物,超脱了纯粹的艺术审美范畴,因而深受海内外青睐。

  与文人意趣相投

  同建盏一样,龙泉窑青瓷也符合当时文人雅士的审美需求。她造型简约端庄,釉色清雅柔和。宋代文人以儒雅、内敛、沉稳的气质著称,又以简约、质朴、尚淡的性格为尚,龙泉窑青瓷不论造型还是釉色,都与文人审美意趣相投,在追求“类玉”效果的同时,创烧出了粉青、梅子青两大釉色种类,引领了中国青瓷家族的新风尚。

了如三舍藏 元粉青釉器盖了如三舍藏 元粉青釉器盖

  光有符合时尚潮流的外表还不够,究其根本,龙泉窑青瓷在内涵上符合宋代理学的道器观。宋代理学主张“器亦道,道亦器”的道器合一观念,即客观内容与外部形象的完美统一。这种思想被文人阶层广泛接受,体现在陶瓷器上,则回到了功能与审美的角度,或简单实用,或符合审美。

  一句话,是你的菜就好!

  可饮茶可饮酒,用途多元化

  说到实用,以最常见的盏为例,龙泉窑盏和建盏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又各有千秋。后者以品茶、斗茶为主要用途,前者用途则更为广泛,往往集品茶和饮酒功能于一身。

南宋 刘松年《撵茶图》南宋 刘松年《撵茶图》

  我们知道,建盏因其独特的属性,作为斗茶利器在宋代备受推崇。而同时代的龙泉窑青瓷盏在迎合使用者审美的同时,其釉色、胎质、型制上表现出用途的多元化。

  在宋代,散茶已成为团茶的有效补充而赢得市场,散茶的饮用方式较团茶简单,省去了繁缛的点茶和斗茶程序,所需茶盏非黑釉莫属,型制上亦无需束口造型。这就给龙泉窑青瓷盏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契机。

  与此同时,宋代的饮酒风尚同样不亚于品茶,从宋代城镇中常见的酒楼便可窥见一斑。流传至今的文献著作关于酒楼的记载也屡见不鲜,例如,孟元老追思北宋开封城繁华盛况的《东京梦华录》,周应合记录南宋建康地方志的《都城纪胜》等等作品。就连小说《水浒传》都对当时饮酒的情景屡有描写。

“拿好酒来!”“拿好酒来!”

  南宋无名氏《题太和楼壁》也有记载:“太和酒楼三百间,大糟昼夜声潺潺。千夫成糟万夫翁,有酒如海糟如山。”这段话形象的描述了当时酒楼生意兴隆,客人如痴如醉的场景。看到这里舍爷似乎明白了,宋朝人还真有在餐饮场所墙上即兴题诗的习惯。

“店家识得这诗吗?”“店家识得这诗吗?”

  既然饮酒成为风尚,就需大量酒具,龙泉窑酒具可分为储酒器、注酒器、饮酒器三种,对于盏而言,也属于饮酒器的一种。和我们今天一样,除了极为讲究的人或场合以外,通常也就茶酒同器了,一只玻璃杯,既用来泡茶又拿她喝啤酒,说不定还得品上两口老白酒。例如,龙泉窑敛口盏、菊瓣盏,即可品茶又能饮酒。

了如三舍藏 南宋—元 龙泉窑青釉盏了如三舍藏 南宋—元 龙泉窑青釉盏
了如三舍藏 南宋—元 龙泉窑青黄釉菊瓣盏了如三舍藏 南宋—元 龙泉窑青黄釉菊瓣盏

  需要指出的是,有一种南宋至元代流行的盖碗,有学者将其归入盏类,并指出是配合盏托使用的。舍爷对此提出质疑,因为盖碗口径较一般尺寸的盏要大,且腹深,盛水量过大,不易于饮茶,作酒器亦如此。

  舍爷推测是用来分茶的器皿,将开水注入其中,再将茶水分别倒入品茶者盏中饮用。特别是在元代,散茶进一步代替了团茶的地位,成为主流茶叶品种,因此点茶、斗茶的习俗逐渐弱化,盖碗在这一时期流行是符合社会生活方式的。

了如三舍藏 南宋—元 龙泉窑米黄釉莲瓣纹盖碗了如三舍藏 南宋—元 龙泉窑米黄釉莲瓣纹盖碗

  龙泉窑青瓷不但迎合了宋人的审美和文化理念,更以其“类玉”的效果征服了国人的心,以至超脱单纯的审美范畴。同时,在使用方面她又具备多元性,更加实用、灵活。龙泉窑青瓷以其独有的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延续着近千年的神圣窑火!

  文字为茶边求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瓷器欧洲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