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艺术品拍卖亿元时代的喜与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9日 07:45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 陈军 见习记者 谢玲

  楚天都市报讯 湖北艺术品拍卖进入“亿元时代”。我省拍卖协会会长郑祖桥昨日透露,去年我省文物艺术品拍卖达到1.7亿元,首次跨入亿元门槛。

  不过,昨日举行的今年首场拍卖会上,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多位大师级作品遭遇流拍,拍卖行“保拍不保真”的潜规则让不少湖北藏家不敢举牌。昨日成交率高的拍品,价位多集中在5000元到1万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如何让湖北艺术品拍卖亿元时代“飞得久一点儿”,值得深思。

  大师作品频遭流拍

  216件拍品中,慈禧的一幅书法作品,以32万元的价格成交,成为昨日拍卖现场的最高成交价。其他预估价在百万元的作品,如齐白石的人物画、张大千、徐悲鸿的马等画作,均以流拍告终。

  业内人士透露,一线大师作品并不是第一次到武汉拍卖,但流拍却是业内常见的景象。

  此次拍卖会上,被业界十分看好的现代著名画家潘天寿的立轴作品《鹰》估价在180万至320万元,预展时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藏家。虽然拍卖方将现场的起拍价定为80万,但在竞拍过程中因无人举牌而流拍。

  此次流拍的另一件潘天寿画作,估计在320万元。潘天寿的代表作之一《春塘水暖图》,在2009年曾拍出1850万元的高价。相比之下,此次的画作可能并非其精品画作。但就是这个价位,也让湖北藏家“不敢买”。

  “湖北拍卖市场上几十万的拍品成交次数很少,购买力相对较弱,缺乏实力雄厚的大买家。”汉口民间收藏人士李庆虎在拍卖行业摸爬滚打10多年,他表示,目前武汉的专业收藏人士以中小买家为主。

  拍卖行遭遇诚信危机

  “不敢买不是因为价钱贵,关键在于拍品的真伪无法保证。”昨日拍卖现场,藏家郑先生吐露真言,有经济实力的藏家如果要买一线大师作品,会选择到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拍卖行交易,以降低交易风险。

  业内人士称,艺术品拍卖“保拍不保真”的问题,成为制约我省拍卖行业发展的顽疾。

  “武汉的拍卖行太黑了,现在不敢出手了。”从事收藏两年的藏家刘丹说,她刚入行时也曾交过了“学费”,她以多出市场价2倍的价钱“抢”到了一件瓷器。

  知情人士透露,雇佣“拍托”是业内的潜规则。竞拍时,“拍托”会不断举牌顶高成交价,造成抢购的行情,让买家多掏钱,从而令拍卖行获取的佣金增加。

  拍卖行拍的作品由专家甄选,专家水平决定了拍品质量。“很多拍卖行请的专家都不懂行,怎么能让竞买人相信买到的是真品呢?”一位曾从事拍卖行业、如今转行做起典当生意的王君(化名)说,拍卖不保真,所以风险很大,但大拍卖行能拍出高价,最重要就是信誉高,能得到藏家认可。

  投资热钱涌入拍卖市场

  省拍卖协会统计,仅在武汉市,去年举行的各类拍卖会达到30多起。去年10月底,仅湖北·武汉“文化使者”文物艺术品拍卖季活动就创下成交额(含佣金)近亿元(含佣金)的新纪录。

  武汉市大唐拍卖公司总经理李智刚说,以投资为主要目的的买家逐步增多,而且出手果断、大方。

  去年,武汉诚信拍卖公司的春拍中,50%的成交额由投资型买家拍下。此外,随着高铁时代到来,湖北周边的藏家及投资者也到湖北淘金。

  湖北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董方超分析,艺术品年升值率达到20%,收藏已变成一种投资,买一件艺术品和煤老板买楼没有区别。去年以来,资金从股市和房地产流向艺术品市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财富阶层”为代表的新买家,正在取代“传统收藏家”,成为占据行业主导的新力量。

  本土名家书画渐升温

  我省艺术品拍卖自2008年升温,尤以书画拍卖市场最为明显。

  湖北·武汉“文化使者”文物艺术品拍卖季活动中,书画类拍卖额占到整个拍卖成交额的70%以上,其中荆州籍画家陈泽鲲创作的油画《残状载体》以20万元成交,创下湖北现(当)代书画家作品单幅的最高成交价。

  省拍卖协会介绍,去年我省书画拍卖呈现以下特点:本土书画家作品比外地作品拍得好,当代书画家作品最为抢手;湖北“新三老”(周韶华、冯今松、汤文选)书画家的作品拍卖好于“老三老”(张肇铭、王霞宙、张振铎)。

  业内人士分析,我省书画艺术品的价格目前还处在较低水平,已经开始有藏家和投资者关注这块“洼地”,入场资金随之增加。湖北诚信拍卖去年举办了13场“四季书画”拍卖会,交易价格一路走高,成交率都达到70%左右。

  郑祖桥说,我省艺术品拍卖市场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构建合作平台、整合相关资源、实现抱团发展。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