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书拿公款搞收藏满足了谁的欲望

2013年07月14日 08:25   钱江晚报  

  到冀宝斋一游,可谓大开眼界。

  记者一直关注收藏圈子。其实传统意义上的收藏是没有“打假”一说的。

  这个行当有特殊性,买到对的,那是你眼力好,买到假货,那是自己能耐不够,这个不能去指责卖的人。

  这个潜规则,也是王刚那个砸藏品的节目遭受那么多质疑的深层原因。

  收藏的江湖里,多的是利益纠葛和欲望的泛滥。

  眼睛一红,这心就黑了。

  但是冀宝斋的奇怪之处就是它不是做买卖的,是个博物馆,而且挂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牌子,这样的地方,如果真的像报道所说的那样全是假货,那肯定是不合适的。

  但是,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开馆这么多年,没人去管呢?反而当地都在大力宣传,甚至还上过央视的节目。

  好吧,一切的纠葛背后,都是利益。

  文物局因为鉴定费谈不拢,就一直没管这事,自生自灭吧,反正也不归他们管。民政部又可以推说我们不是专家不懂这个,程序怎么走就怎么走。

  所谓鉴定证书,也不过是一张纸,几个签名罢了。这其实是有行情的,越权威的专家价码越高,就看你愿不愿意去花这个钱了。

  藏品的真假就不去谈了,没太多意思,500块买个元青花这种事情,做梦还行,当真就不好玩了。

  我们真要管的是,馆长,同时是村支书,这些年动用村里2000多万去搞收藏,说得好听点是为文化事业做贡献,说得不好那就是用公家的钱满足自己收藏的欲望,虽然这些东西说起来都是属于村里集体所有的。

  就像魏英俊说的,收藏不是讲民主的事,可以一人拍板。但是,花公家这么多钱,是不是也可以不讲民主,也一人说了算呢?

  本报特派记者 王曦煜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