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背后的艺术品市场

2013年12月11日 07:31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几场艺术品拍卖会上,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品相继拍出天价,但过度以价格飙升为特征的当代艺术品市场,穿透出缺乏稳定性的病灶,因为艺术品价值的内在稳定性本质需时间沉淀,以摒弃价格不稳定下的投机炒作成分。

  应该说,非典后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黄金时期。不过,目前艺术品市场带有以下特点:一是目标纯粹,以升值盈利为目的,一是各类金融资本开始逐鹿艺术品收藏市场,而以投资为根本思想导向的收藏本质上是一种投机,与真正的收藏有本质区别。

  当前艺术品市场中的一些痼疾,为市场注入诸多不确定性。痼疾顽症根源于文化方面的缺钙。五四至今,经世致用为第一要务的实用主义教育占绝对主导,国人在美育文化和哲学思辨方面的长期“缺钙”,导致了民众面对美与丑、雅与俗的分辨严重不足,这就成为伪艺术、伪收藏能存在的文化基础。如以“艺术品”这一概念来模糊真伪,运营机构不对物品的真伪进行把关和保证,从而使不少赝品、伪品堂而皇之地进入高端流通领域;又如随着启功、杨仁凯等前辈大家的辞世,体制内的鉴定人才开始青黄不接,目前国内专业鉴定机构多为各级文博部门,收藏领域出现了不少伪鉴定机构,伪鉴定家;同时,钻营体制职位,人为制造价格空间,形成了一种以官位高低决定价格高低的不良风气。

  同时,相比海外消费者对艺术、生命以及宇宙具有自己独立见解和认识不同,国内近三十年来的艺术教育,走的依然是重技艺轻文化的路子,国内现当代艺术家先天文化修养和文化思辨的不足,严重折损了中国现当代艺术品的内涵价值,导致现当代艺术品没有坚实的理解和消费土壤,这些状况决定了现当代艺术品市场是极不稳固的,市场上某人某件作品的高价成交,若以资本运作的视角来看,某种程度上穿透着或隐或显的腐败及洗钱现象。毕竟,既然国内现当代的艺术品价值缺乏文化修养和思辨内涵而不稳定,拍卖高价背后也就为腐败和洗钱等提供土壤,如直接的金钱勾兑风险过大,以价值不稳定的现当代艺术品为行受贿载体,变性进行利益输送也就成了不错的通道和桥梁。这就不难理解国内部分专业人士对现当代艺术品高价不解,甚至不啻之缘由。

  这种境况下,资本的进入使艺术品市场烙有“概念运作”等痕迹。拿黄君璧的绘画来讲,2010年开始突涨,没多久就翻了几番,在2012年价位突然急转直下,而曾梵志先生《最后的晚餐》近来拍出了1.8亿的天价,舆论界对其是否会有这个价值议论纷纷,相信今后自有公论。另外,天价艺术品的出现,也与国内国外资本的共同作用有关,圆明园十二兽首隐现海外拍卖会的事情,正是国内外资本力量博弈的最好案例。

  当然,金融资本的进入也标志着艺术品投资市场成熟期的到来。如今市场活跃着专业的艺术品投资团队、艺术品投资基金等,及经过十年的交易数据积累,为解决艺术品价格或价值的资本运作提供了一个相对可信的风险评估依据,缓解了艺术品难以估价的传统难题。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