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忠
中国钱币源远流长,品种纷繁,具有很高的投资收藏价值。一般初玩钱币收藏的人,大多以为钱币越古老越好,越古老价值越高,其实真正的钱币收藏并不是这么回事。
一般来说,年代久远的古钱币的确较为珍贵。然而,并不是所有年代越古老的古钱币就越值钱,年代较近的钱币里也不乏价格十分昂贵的。距今二千三百年前的战国时代燕国货币“明刀”,年代可谓久远,然而市场价仅150~200元一枚,且品相尚可。二千年前的汉“五铢”、1000多年前的唐“开元通宝”及北宋“宣和通宝”,其价格之低,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钱币市场里一二元即可买上一枚。但同样年代的古钱,有些售价之高却同样令人匪夷所思。战国时的“三孔布币”,售价高达上万元一枚,且有价无货;西汉末年王莽所铸的“壮泉四十”,也绝不会低于3.5万元一枚出手。一百多年前问世的各种清代钱币,绝大部分售价都不高,几元钱一枚的比比
皆是,但有个别品种也高达上万元,如“祺祥重宝(1861年铸)”、太平天国起义时所铸的“天国通宝”等就价值不菲。有些当代钱币虽说面世仅几十年,但同样价格高企,一张第三套人民币“背绿水印”一角券(如图)市场价高达4.5万元,比二千多年前问世的目前仅售二三元一枚的秦“半两”、汉“五铢”价格要高上万倍以上。
为什么各种古今钱币价值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呢?主要原因还在于钱币存世量的多寡。历史上有些朝代比较强盛,数十年甚至几百年发行单一品种的钱币,故这类古钱币的数量就十分巨大,有些短命王朝刚试铸了一些样币即被改朝换代,这类钱币的数量自然就很少。“物以稀为贵”这条原则尤其适用于钱币收藏。战国时“明刀”虽仅流行于燕国一地,但由于铸量可观,至今仍时有出土,且动辄即成百上千枚;“五铢钱”从汉朝中期开铸一直延续至隋朝末年,在长达六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年复一年的重复铸造,留传下来数量之多可想而知。北宋王朝历经150多年,文化发达,商业繁荣,铸钱之多,空前绝后,一幅《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的繁荣景象。宋神宗时,每年铸钱多达500万贯以上,时至今日北宋通宝钱仍遍布于大江难北,连域外也时闻出土,北宋钱数量之多由此可见一斑,所以虽说过了一千年,绝大多数北宋钱依然不值钱。第三套人民币“背绿水印”问世不久即停止发行,其存量非常稀少,被誉为第三套人民币“币王”,成为十分罕见的人民币珍币。
由此可见,钱币价值之高低,主要取决于它的存世量,与年代是否古老久远没有必然的关系,各种钱币售价之所以十分悬殊,根本道理也在于此,所以在钱币收藏中,千万勿以年代早晚来衡量钱币价值的高低。
来源:姑苏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