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关公铜造像诉说传奇故事

(原标题:明代关公铜造像)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一位吴姓朋友处见到一座关公铜造像(见图)。此铜造像身穿铠甲,右手抚须,左手叉腰,丹凤眼,卧蚕眉,双目前视,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端坐在铜座上。此像神态逼真,沉着坚毅,在充满张力的昂扬形体中,荡漾着生生不息的气势;在气贯长虹的勃发雄姿下,似乎能暗淡所有的刀光剑影。此像高约50厘米,铸造精美,经综合判断,这应该是明代的一座精美的关公造像。
历代帝王对关羽都极其崇尚,并对其敕封,以表彰他护国佑民的功德。隋代封关羽为“忠惠公”;唐代封“伽萱神”;宋代封“武安王”、“忠惠王”;元代封“武安英济王”、“利济昭忠侯”;明代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清道光皇帝还封他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使关羽得到了崇高的荣誉。从唐代开始,朝廷令全国府县在春秋两季对关帝致祭,致使建关帝庙的习俗历代长盛不衰,成了一种独特的关帝文化。而民间的关帝崇拜经久不衰,人们为关羽建庙,称为“关帝庙”,全国各地都有建造,有的地方称“武庙”,与孔子的“文庙”并驾齐驱。而在家家户户每年都张贴的年画中,有一幅画包括了天地诸神、三界诸神,在众多的神仙中,关羽常常被放在正中,画得和玉帝同样大,甚至比玉帝还要大,由此可见关羽在民间信仰中的位置。
经询问得知,这尊关公像竟有不凡的来历。据吴姓家谱记载,此像来自于平阳府(即今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屯里村的关帝庙。吴姓的先祖吴节极,曾任明代平阳府总兵,明洪武年间,其后代吴普圣迁居时将此铜像带出,后由洪洞经菏泽移居沛县,吴氏后裔一直将此像供奉于家族祠堂,供族人参拜。由于文化大革命等的原因,吴氏后裔将此像收归家中珍藏至今。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江苏 尹钊 李佳梦 吴明珍)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 明永乐宫廷御用监佛作造像现身京城拍卖2016-05-10 10:43
- 路易·艾黎的中国文物情怀2016-05-11 11:22
- 大佛寺摩崖造像石块脱落2016-05-09 14:42
- 诚轩16春拍佛像艺术专场赏析2016-05-04 10:30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