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中天:我国的慈善现状不尽如人意

2017年09月30日 15:07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文/彭中天

  新浪文交频道讯:(凡新浪网版权所有文字与图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慈悲为怀、乐善好施应该是慈善的本意。是指公民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自觉自愿的扶弱助困行为。体现的是个人的爱心与表达,反映的是社会公益心、价值观及文明程度。

  从法律层面讲慈善并非公民应尽的义务,而是从道德与文化层面提倡并鼓励公民自愿参与的一种自主行为。自愿是前提,公民是主体,困弱是对象,一般只针对特定人群与突发事件。不能把日常性的、社会性的政府责任转嫁给慈善组织,慈善只能是公益性的拾遗补缺行为,是对政府管理失灵的部分进行善意的弥补,是在刚性的制度与冰冷的法律之外为弱者提供一些额外的关怀和温暖。是一种非对称、非对等的爱心传递。

  慈善事业既是经济事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调节贫富差别的平衡器,更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及时雨。从理论上说是政府提供市场公平竞争的前提下通过税率实现收入的第一次分配;然后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来实现收入的第二次分配,旨在解决日常性和可预见性的社会矛盾与公共职能;慈善只能是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个人出于自愿将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社会,是政府预算之外的社会调节,属于临时性、局部性的社会第三次收入再分配,是把有限的资金在关键时刻精准的注入到需要帮助的个体手上。这里要特别强调:日常性的、社会性的及面上的工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应尽之责,不容推托与转嫁。临时性的、突发性的及个别点上的困难才是专业慈善组织发挥功效的用武之地。

  反观我国的慈善现状的确不尽如人意。我认为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有压力。不管是政府的号召,还是个别领导出面,让一些社会贤达还是有压力,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攀比与摊派的情况,这是和慈善的宗旨相违背的;

  二是太集中。总是盯着富豪榜,总指望有钱人捐一笔大的,希望用少数人去帮助多数人,这不应是方向,路也会越走越窄;

  三是公募功能没发挥好,我国的慈善基金会并不少,都是国家批准设立的公益性组织,有公募资格,但会长大多数是由退下来的政府官员担任,由于不懂,所以没有发挥公募功能,仍然停留在化缘阶段;

  四是管理也不到位,属于粗放级水平。既不透明又无监管,往往是只做表面文章一发了事。扶贫助困要讲及时性、精准性、公开性,还要兼顾公平性与长效性。工作要细致,管理要专业,这样才让捐赠者心服口服,有利于保护其积极性,也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

  此外我个人建议要加强对慈善大众参与性和发展可持续性的课题研究。我理解的慈善不是富人对穷人的施舍,也不仅是少数人对少数人的帮助,更不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返利,而是体现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关爱,是正能量的传递,是社会风气的修正,传统美德的弘扬。所以发动大众有限度地参与远比几个富豪的捐款更有意义、更可持续。做善事不是富人的专利,而应成为每个公民的自发行为,与金额无关,只与爱心和表达有关。中国的国情是人多,现在中产阶级占比越来越大,贫困人群越缩越小,突发与受灾事件更是稀缺。一个人捐一个亿是不可持续的,一亿人合捐一个亿只是每人出一块钱,同样是一个亿,意义大不一样。所以完全可以建立一种普及化、常态化、少额化的大众参与机制,让爱心聚集,让爱意传递,让多数人获得成就感,让少数人增加幸福感,这才是一种大爱社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同世界。如果还能创造一种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的新模式,则更会提升大众参与慈善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甚至实现财富末梢的第四次分配。这在金融、科技、市场发达的今天,通过模式设计与制度创新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慈善如此,公益同理。你们可以不信,我却因为研究而自信并对此充满期待!

请关注彭中天微博:http://weibo.com/u/1572359143? source=blog
博客:http://blog.sina.com.cn/pengzhongtian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