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币 可以更美一点

2016年09月22日15:11   和讯网  收藏本文     

中国石窟艺术(敦煌)金银纪念币2盎司和5盎司高浮雕银质纪念币中国石窟艺术(敦煌)金银纪念币2盎司和5盎司高浮雕银质纪念币
G20杭州峰会30克银质纪念币G20杭州峰会30克银质纪念币
G20杭州峰会30克银质纪念币G20杭州峰会30克银质纪念币
2016世界硬币大奖赛“最佳硬币”奖——美国“棒球名人堂”1/2美元弧面纪念币2016世界硬币大奖赛“最佳硬币”奖——美国“棒球名人堂”1/2美元弧面纪念币
古代戏剧家汤显祖15克银质纪念币古代戏剧家汤显祖15克银质纪念币
古代戏剧家汤显祖15克银质纪念币古代戏剧家汤显祖15克银质纪念币

  夏秋之交,贵金属纪念币市场又一次迎来了众多的“新面孔”。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纪念币、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纪念币、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金银纪念币……先后与公众见面。然而,当一些钱币收藏者拿到心盼已久的纪念币时,却有些小小的遗憾。在他们看来,与国外纪念币相比,中国纪念币的设计仍然缺乏亮点与新意,这也难怪近几年在克劳斯世界硬币大奖赛上几乎不见中国纪念币的身影。 本期主持:贾理智

  本期嘉宾:

  顾贻达:中国钱币学会币章艺术专委会委员

  马天一:哈尔滨钱币收藏者

  张竹瑞:北京钱币玩家

  应在“限制”中追求美

  马天一:我国纪念币承担的宣传任务很重,在题材上受限于重大事件,设计师只可以使用“正确素材”,不能随意发挥,因此有些设计显得僵硬。比如最近发行的“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金银纪念币”,虽然因题材热度而价格走高,但其艺术性略显不足,一般收藏者很难从一堆象征符号中感受美感。

  就艺术性而言,钱币设计追求两种美:设计美或者雕刻美,或者两者兼有之。当代中国纪念币虽然很多设计得不错,但在细节上牺牲了许多,这也是现代技术所带来的缺憾。早期的敦煌石窟银币,可以说是中国纪念币的杰作,在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同时,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高雅气质。而最近发行的大足石刻银币,虽然也是题材限制比较少的一个题材,但10元银币的雕刻就有不少细节上的缺失。

  当然,中国纪念币整体质量还是很高的,随着全球市场化的拓展,中国纪念币没有贸然走国外商业化的套路,如果那样做的话,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挑选好题材,再有一些创作上的自由,甚至能与民间设计相互动,再改善一下销售方式,相信中国纪念币会很快在世界币坛中占据有利位置。

  给制版雕塑师多一点关注

  顾贻达:在我看来,当代纪念币的一个首要问题是设计发行者对钱币本身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比如说中国近现代货币是从哪儿来的?是从国外来的还是从中国传统来的?事实上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我们的现代钱币是舶来品,来自张之洞当年引进的国外造币机,是学习西方的结果。但是今天钱币研究领域的很多人都刻意在回避这个问题。他们更愿意把现代币和中国古币混为一谈。很多人甚至认为今天的纪念币是从古代的花钱演变而来的,这是错误的。花钱上的人物形象与铸造方式绝不等同于现代硬币。理念不清是当代钱币发展缓慢的一个首要原因。

  其次是造币厂设计制版的机制问题。以美国的造币厂为例,每次发行新币之前,造币厂要公开招标,对象是和造币厂签约的一批钱币设计师,这些钱币设计师每一位都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家,并不隶属于造币厂,他们有着宽阔的艺术视野,会对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去投标。一旦中标,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钱币模板的制版工作,或者自己制版,或者和造币厂的石膏板雕塑家密切合作,全程沟通,力求石膏板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感受。在这一点上,我们不是这样。据我了解,国内在制作钱币的时候,“张三”的画稿交上去了,再交由“李四”去制版,二人并不联系,甚至根本就不认识。你可以想像,这样制出的模板的艺术性是要打折扣的。相较而言,我们更注重钱币草图的设计者,他们每一次设计的收入是制版者的七八倍之多,这样一来谁还有积极性呢?

  再举一个例子,2016年克劳斯世界硬币大奖赛的一枚获奖币“棒球名人堂”,国内相关宣传强调的是其设计师,而我个人关注的则是其制版师。后来查阅相关资料,我发现这枚钱币的制版师是美国一位相当有名的雕塑家,正是因为他的雕塑,才将这枚钱币的主题完美地表现了出来。所以对钱币而言,雕塑很重要,好的雕塑是对设计图纸的二次创作,可以完美地表现设计主题。在这一点上我们做得还很不够。

  最后,虽然30多年来中国纪念币在国际上也获过大奖,但是如果你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得奖都是因为题材而不是设计或者雕塑,换言之,我们的奖项是因为题材吸引国外人士的关注,而与钱币本身的艺术语言关系不大。这也进一步从侧面说明了中国与西方造币的差距。

  纪念币题材有待拓宽

  张竹瑞:相对于中国贵金属纪念币而言,我个人更欣赏国外的纪念币,主要还是因为国外品种大多设计到位,铸造精妙。在我看来,这两点应该是目前国内发行的贵金属纪念币亟待提高的地方。

  其实纪念币的设计和铸造看似简单,但却反映出了发行者对待纪念币的态度。有句俗话说:“你如何认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如何认识你”。这句话用在这里还是比较恰当的,国内纪念币设计发行机构对待纪念币的态度最终都会转化成市场以及收藏群体对待纪念币的态度,转化成这一枚枚纪念币的“口碑”。我相信社会发展到今天,全球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就设计水准和铸造技术而言,我们应该不会与国外的差距太大,但如今的结果却是人心浮躁,缺乏敬业精神。

  再者,中国纪念币从题材上来讲,有待拓展。上世纪90年代,中国曾经尝试发行过很多题材的纪念币,但是当时人们购买纪念币的渠道比较单一,导致销路不畅。比如说中国的恐龙金银币其实在国外是比较普遍的一种题材,中国每年的古生物研究成果那么丰富,应该开辟一条通道,让更多的古生物被大众了解,纪念币就是一个很好的拓展渠道。

  奥地利造币厂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参照,他们的“孩子眼中的奥地利”、古生物系列纪念币都比较受收藏者欢迎。前一个系列比较有意思:奥地利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儿童绘画比赛,奥地利造币厂选派评委,每年在数千张画稿中选择优胜者的作品,作为系列纪念币的背面主图。我们其实也可以参照这种形式,举办全国范围的儿童绘画比赛,甚至从民间设计师的作品中选择纪念币图案,这样能在无形中使纪念币深入人心,促进钱币设计师产生更多的设计灵感。

新浪收藏文交所频道
传递文化产权交易行业健康价值观
http://collection.sina.com.cn/wjs/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纪念币贵金属古币银币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