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投资成疯

2013年06月21日 09:59   芷兰雅集  

  【场景】

  某拍卖会现场的休闲区,两位女士在聊天。一位说:我们家老爷子现在让我很佩服,啥也不干,一直买来卖去,还挺赚钱。春天花50万买张画,下半年就能赚10万,这买卖比什么都强。什么买卖都没有这个好,迷上这个了,什么事都不想做了。另一位女士:有风险吗?答:也有,买错了就赔了,你得去请人看,或者自己看,一般名头大的画,在大公司出现的,问题不太大,只要能卖出去就行了。

  【实情】

  位于东三环的某博物馆,从年初至今已经连续搞了4次和珠宝翡翠相关的展销会了,据说此类活动的合同已经签到了2014年。每次组织百家左右的珠宝翡翠商贩现场销售,同时设有抽奖活动。据说很赚钱,参与者很多,不少都是退休的老太太,买完菜就来逛了。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块钱的货都很畅销。

  【特点】

  全民参与的市场,只能叫做投资市场,因为都是为了逐利;而收藏则不同,这是小众市场,出于对珍稀精品的追求,而吸引更多人和财富关注。两者的差别是物和人。但是,现在这种低端市场与拍卖高端市场的差别已经不存在了,日渐趋同。

  民间的交易确实受到了高端拍卖会的影响,许多人都认为艺术品都能赚钱,加上媒体不负责任的误导,都认同“捡漏暴富”的神话,于是,大量的退休金就变成了玉石、翡翠和玛瑙。

  拍卖会之所以高端,是因为对物品进行了甄选,制造出了稀缺性,这是艺术品拍卖会的理论特征;而事实中的拍卖会,尽管冠以“艺术品”之名,但却因鱼龙混杂甚至鱼多于龙,而使拍卖仅是一种交易方式。无精也拍,只要有东西,哪怕是低劣的,只要有人气,有人要就可以。“艺术品拍卖会”已经文化沦丧,有的操守和底线荡然无存。

  【忽悠】

  低端市场靠摊点纳客,现金交易;高端拍卖靠诸如展览、出版、谈判等推销手段,说服一个个持币寻找投资方向的客户。基于相同的性质,有些拍卖行已与地摊商贩无本质区别,都算艺术品的掮客,因为看不到你具备的高人一筹、令人尊重的东西。

  再从物的角度相比,地摊货劣货、假货居多,许多仅算是工艺商品;而一些拍卖行呢,几千件所谓艺术品中,精品同样寥寥无几,大量地摊货依然存在,同样劣货重重,根本不具备稀缺性。从这个角度比,拍卖行:你能高端到什么地步?

  【疯狂】

  无论是地摊还是酒店,不少都是“拉人头销售”的模式,通过制造诸如“升值”、“价格飞涨”、“文化”、“国宝”、“投资”等概念和案例,吸引更多的财富群体进入。在“房子不让买”、“股票不能买”的现状下,艺术品投资已经呈现出了独领风骚的特点,今年大量的新人入场,都呈现出了明显的投资特点。这种疯狂的民间力量,对于致力于正常文物艺术品市场建设者来说:这不是好事,以为危机已经悄然来临。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