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首届中国古篆艺术论坛在京举行

2016年11月03日15:36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嘉宾合影嘉宾合影
嘉宾签到嘉宾签到
嘉宾签到嘉宾签到

  2016首届中国古篆艺术论坛于10月30日下午,在北京马子恺艺术馆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重识•新建——中国古篆当代语境构建与推广”。本次论坛是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西城区分会场系列活动之一,由《收藏投资导刊》主办,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提供支持,马子恺艺术馆、北京新源国能集团等单位共同承办。北京市西城区委副书记马新明、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孟盼、当代国学艺术名家马子恺、著名作家卞毓方、著名诗人冯楚、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徐寒、《中国书法》编辑部主任朱中原、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院长孟柱亿、北京马子恺艺术馆馆长王之忻、中视富邦文化艺术传播机构首席策略官刘东兴、北京新源国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旭兵等嘉宾参加了论坛,还有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专家学者接受了《收藏投资导刊》的越洋电话采访,表达了对中国古篆艺术论坛的支持。

活动现场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活动现场
嘉宾发言嘉宾发言
嘉宾发言嘉宾发言
嘉宾发言嘉宾发言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重识·新建——中国古篆当代语境构建与推广》。重识,就是通过思考与研讨,重新认识书法的艺术属性与学术价值;新建,就是通过对当代书法传播形式的全面梳理,新建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有效传播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本次论坛的举办正是对这一精神的具体实践。

嘉宾发言嘉宾发言
嘉宾发言嘉宾发言
嘉宾发言嘉宾发言
嘉宾发言嘉宾发言

  北京市西城区区委副书记马新明在论坛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脉,如何把根脉培育好、传承好,让它成长为参天大树,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古篆艺术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高。古篆艺术不仅是符号,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需要大家一起沟通参与,并积极传播。《收藏投资导刊》发挥媒体的传播优势主办中国古篆艺术论坛,是一个很好的主题。

  以马子恺为代表的艺术家们传承创新古篆艺术,正是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在全世界传播的号召,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了贡献。文化艺术创作不是市场的概念,需要传承和培养。现在的青年人与传统文化越来越疏远,对于像马子恺这样的艺术家,除了艺术创作更担当着民族文化传播的责任,所以我们要义不容辞地做好支持工作,从政府的角度给予全力的支持。

  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孟盼在论坛中谈到,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语言文字是非常庞杂的。尤其是南方地区,可谓“十里不同音”,能够维系这么大一个国家几千年的稳定,汉字起到关键作用。两年前,有人大代表曾提议创办 “汉字产业”,现在来看,汉字产业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可行的文化产业门类去付诸实践。比如说,日文在电脑中的字库有4000余种,而汉字现在才300多种,无论上述数据统计精准与否,二者的差距还是明显的。我们也曾计划倡导书法家的字库,但因为现行的相关法律不健全,更缺乏盈利模式,此事就搁置了。真正的汉字产业,只有在应用中寻找发展路径,而不仅仅用情怀来做事。所以,作为政府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部门,我们非常支持这种对中国文字书写体系新语境构建和如何推广的探讨。我们的艺术品不仅要通过视觉让人感受到美,更应该渗透到思想层面让人获得共鸣。马子恺的古篆艺术创新探索及衍生产品的开发与应运,确实起到了让古老文化贴近当下生活的作用。

  汉字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几千年来,汉字的形体经过了多次演变,随着汉字形体的演变,书法也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优秀艺术。篆书则是从甲骨文走向汉字规范化的重要节点。中国古代的篆书不仅仅是一种满足实用性书写的书体,而是几乎囊括了先民全部智慧的结晶。

  马子恺艺术馆和马子恺先生近年来致力于古篆的研究创作与文化推广。马子恺在论坛中指出,我们今天在此所说的“古篆”,定义应为两种,一是狭义上所指为秦以前的古文字,主要指大篆金文,包括甲骨文、陶文、币文、玺印文以及六国各种文字等;二是广义上所指,凡是中国古代文字中的篆书,无论大篆小篆、秦汉唐宋、明清书风都属此列,是一种集大成的艺术字体。孟子讲孔子是“集大成”者,意思就是综合和总结前人,继往而开来。“古篆”,通俗的语言就是古老的文字、古代的篆书。学术上的定义准确性,也关联了艺术创作中的广泛性。

  他说:“众所周知,中国书法在西方极度缺乏艺术语境,从而限制了书法艺术的对外交流传播,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沟通问题,已经是东西方文化相互输出时,所存在巨大差距的窘境怪圈。书法在西方艺术观念中甚至很难归类到艺术这个范畴中,即使也有个别艺术家借鉴东方书法,但仍然不能改变这种现象。这在我们近三年在巴黎、米兰、迪拜、多伦多、纽约、台北等地所作的‘马子恺古篆艺术全球巡展’中有着深刻的体会。所以要想让书法艺术‘走出去’,放在国际艺术视野之内,就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当前亟需构建一个真正接纳书法的世界性的艺术语境。” 与会嘉宾对重新构建中国书法、特别是中国古篆的学术体系以及传播路径提出了很多建议,并肯定了马子恺对中国文化经典古篆“啃硬骨头”的坚守及创新精神。

  《中国书法》编辑部主任朱中原认为,马子恺的古篆艺术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艺术创作之路,也说明他对中国古代文化、原生态的文化有一种崇敬、虔诚的心理,没有这种精神是很难做下去的。古篆是个很大的概念,他要做这些工作需要研究它。同时,古篆本身又是很驳杂的,不要说用书法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使是以印刷体的文字出现,很多人都不可能一一识别得出来。马子恺正致力于将这项复杂的艺术通俗化,他的工作不但针对中国人,更针对于国际上喜欢中国文化的群体,这需要一个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转换,因此对于这一方面,他做了一个开拓性的工作。

  从目前他的探索上看,他的书法既保留了中国古代篆书体系的艺术化表现,同时还能让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接受,得到书画界的认可。如果不具有对文化的虔诚或不具有思考的能力是很难从事这件事情的。目前,能够以这种思考的方式来创作的人少之又少,因此马子恺是一个思想者。

  古篆艺术深藏于中国传统文人和知识分子的情怀,是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高度人文体验的视觉化表征。著名诗人冯楚认为,以汉字本身作为载体,在其中寻找视觉语言,恐怕只有中国的文字才具备。汉字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所以中国书法才能成为艺术。现在马子恺同样是在寻找中华精神本质的审美,并且找到了一个接地气的点,除了文字内容的表达,视觉上同样给人优雅和平静的感觉。

  马子恺以古篆艺术为创作载体,为我们带来艺术上、文化上、历史上的思考,是非常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的。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主要不是靠语言,而是借助宗教的形式通过宫廷画传播过来的,马子恺现在思考的是我们的文化本质是什么,我们的艺术传播途径又该是什么。事实证明,时尚文化、流行文化是不长久的,还是要回到本体文化上,把我们的敬畏和信仰结合到艺术传播的过程中,这样更容易被多元世界所接受。艺术最终的价值就是表达“爱”,艺术是传播爱的途径,并最终打破所有沟通交流上的障碍,马子恺现在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他的作品呈现了阳光与优雅的特质,不仅仅是表现民族强大,最本质的还是传达“爱”的主题,这对我们所有文化参与者都是一种启示。

  当今国内外许多艺术家以文字为创作素材,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实验,将中国传统文脉与当代文化资源、观念进行有效整合,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独特现象。比如吴冠中、谷文达、徐冰等,都在文字艺术创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吴冠中先生晚年对书法艺术的深入研究尤为感人,他把一生的艺术思考归结于书法这个主体:进是当代艺术,退为传统经典。这些作品放大于国际视野也是极具人文艺术价值的代表性作品。

  重识、新建,古老的东方书法语言,演化成为世界性的艺术作品,是非常期待的一个大目标。

马子恺作品马子恺作品
马子恺作品马子恺作品
马子恺作品马子恺作品
马子恺作品马子恺作品
马子恺作品马子恺作品
马子恺作品马子恺作品
马子恺作品马子恺作品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古篆艺术论坛马子恺艺术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