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明:彩墨畅神思

2017年12月26日 20:0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晏明晏明

  1961年生于扬州。19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曾考入扬州国画院从事艺术创作,在扬州日报做美术编辑。现为江苏省美术馆书画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系江苏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江苏省海外联谊会理事、美国佐治亚洲肯尼索大学艺术系兼职教授、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客座教授。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及省重大展览并多次获奖,作品及论文数十次发表于国家重点学术性核心刊物,有多幅作品被国家级收藏机构收藏。

  1998年至2001年应德国、奥地利两国文化部门的邀请,分别赴法兰克福、维也纳举办个人画展。在香港、澳门、台湾举办个展和联展。

唐人诗意图 68x68cm唐人诗意图 68x68cm

  作品获奖及入选情况

  2004年作品《徐霞客游记》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2年作品《秋境》入选“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

  2001年作品《旷韵图》获“第四届全国山水画展”优秀奖

  2002年作品《西部生机》获2002年“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

  2002年作品《故园秋韵》获“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中国画作品展”佳作奖

  2003年作品《秋华》入选“中法文化年——中国风情当代中国画作品展”并赴法国展出

  2003年作品发表获《国画家》杂志年度中国画创作奖

  1998年作品《雪原情愫》获“首届江苏省美术节”铜奖

  1998年作品《秋境》获“首届江苏省山水画大展”铜奖

  2001年作品《记忆》获“新江苏画派七彩世纪中国画大展”铜奖

  2002年作品入选“西湖国际美术双年展”

  2004年作品《悠然在天》获“日本富士国际水墨大展”优秀奖

溪山行旅图 136x68cm溪山行旅图 136x68cm

  彩墨畅神思

  ——晏明诗情山水画的审美特质

  马鸿增

  与时俱进意识和个性意识的增强,是当今中国画坛的一个重要特征。其间,画家各自的审美取向千差万别。就山水画而言,有相当一部分走的是传统的、借鉴西方的道路,然而他们各自切入传统和西方的角度有着种种差异,特别是各自艺术悟性和文化素养又有许多不同,因而所取得的创作成果也就拉开了距离。本文所要评述的画家晏明,就属于这个艺术领域成功的范例,由于具备悟性和札实的传统功底双重条件,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中西合壁,充满诗情画意的个人风格,内涵的深沉与语言的清新,使他在当今画坛成为一线名家。其艺术市场高歌猛进。

  晏明1961年出生于古城扬州。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书香门地的家庭熏陶,很早就把他的兴趣引向书画艺术。18岁时他考入扬州国画院研习书画创作,又曾在报社做过美术编辑。而后又考入久负盛名的中国美术学院,严格的、科学的、系统的艺术教育磨炼出扎实的绘画基础和广泛的艺术素养,造就了他在书画艺术、平面设计等方面的成就。作品《秋望》、《西部生机》、《旷韵图》先后在由中国美协主办《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中国画大展》、《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中获奖。其作《雪原情愫》、《故园秋韵》分别在《首届江苏美术节》和《首届江苏省山水画作品展》上获奖。有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其作。他还应邀赴德国、奥地利、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举办个展和联展。德中文化交流协会特授予他“杰出艺术家荣誉奖怀”。其发展之快,成果之显著,使人产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慨。

  晏明山水画的审美特质可以概括为两句话:色墨协奏,诗情流溢。最能体现这种个性特征的是一批以古诗为母题的作品,或称为“古诗意系列”。这些作品所创造的审美境界,不是传统意义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结果,而是从对自然美的深入感悟中,提炼出最打动人心的若干“因子”,组合为理想化的山水,或可谓“心象山水”。作品意境深远清新、宁静、澄明、和谐,富于文化积淀和书卷气息。作品充满诗情幽趣,如梦如幻,高雅清丽。时而如长萧短笛,清音激越;时而似江南丝竹,萦回往复,令人动情。这类山水作品不仅具有高古的内在情韵和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而且也是现代人由心态浮躁转而追求返朴归真的心理折射,唤起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泯灭已久的心中山水境界的回忆。传统情韵与现代意识在这里实现了奇妙的契合。这也正是晏明山水画受到国内外众多当代人喜爱和收藏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艺术语言的独特性。晏明信守“借古开今”、“借洋兴中”的法则,一方面,他从前辈大师那里借鉴用笔、用墨和章法布局之道,领悟虚实、黑白、开合的辨证关系;另一方面,他又从西方绘画借鉴色彩的丰富变化和光感表现,并大量运用现代构成营造画面结构。传统意蕴和古典精神在新观念的重组下获得再生。作品中,皴擦与泼彩相汇合,笔墨与肌理相交融,水墨为骨气,彩色为神韵,共同协奏出如梦如幻的生命乐章。在他笔下,长空云烟变幻迷离,山岭奇俊氤氲灵秀,林木劲拔不乏苍润,溪流清冽欲溢画外,冰雪融融蕴含生机。宋代山水画大师郭熙有名言“春山艳治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这四种山水诗境,在晏明笔下都有所表现,但他似乎尤其偏爱秋色之美,所以前人诗句多为咏秋,画面境界多为秋景,也许是因为秋山明净、秋高气爽,最适合于抒写他胸中诗情的缘故。在此类作品中,他对水份和色彩的运用更为丰富微妙,充分显示出驾驭传统技法的能力和把握新技法的得心应手。层迭的色墨中透出晶莹的光影淡雅之中铿锵有声,晕染之间棱角分明,散发出一种节奏有致、韵味绵长、既传统又现代的文化气息。

  晏明的诗情山水画回荡着积极的生命意识和拥抱自然、吐纳与共的诚意,这既是一种美学追求,也是一种性格、格调的自然流露。传统型的画家多崇尚积累中的渐变,现代型的画家多崇尚变化中的积累;传统型的画家多追求完美,追求笔墨与情性的高度统一,现代型的画家多追求创意,追求整体构成的视觉张力和观念表达。从负面影响看,前者可能过于守成,后者可能浮躁浅薄。总的看来,晏明是一个折中型的画家,他既有对艺术现代性的深切渴望,又有对传统艺术精神的一往深情,因而他总是处于执着的探索之中,从形式与内涵两个层面下功夫。晏明的山水画的审美特质有着鲜明的江南文化气质,清丽、婉约、微茫、雅致,显现出画家机智敏捷的天性,善于将理性的思考与感情的倾泻熔为一体,善于创造清幽奇秀、如梦如幻的诗境。

  晏明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已日渐明朗,趋于成熟,并具一定的影响力,我为之庆幸。真诚的期望他在不懈的探索中进一步充实、完美,使自己的艺术品格再升华到一个新境之中。

  2002年9月15日

  马鸿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理论家)

唐人诗意图 68x68cm-2唐人诗意图 68x68cm-2
赤壁赋词意图 136x68cm赤壁赋词意图 136x68cm
轻舟已过万重山 136x68cm轻舟已过万重山 136x68cm
松荫抚琴图 136x68cm松荫抚琴图 136x68cm
溪山无尽远 136x68cm溪山无尽远 136x68cm
虚静致远 道由心悟 136x68cm虚静致远 道由心悟 136x68cm

  好画的标准

  晏明

  每有人问:这画好在哪里?视觉舒服,画面优美,有意境,有魅力,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看后印象深刻,即是好画。然而归纳起来,所可看者,不外三点:即看它的气象、笔墨、韵味,这三点如果达到较高标准,即是好画,否则就不算好画。我们看一幅画,拿第一个标准去衡量,看它的构图是否巧妙、奇特,法度是否严谨、壮健,气象是否高华,意境是否深远?有没有矫揉造作之处,来龙去脉,是否交代清楚,健壮而不粗犷,细密而不纤弱,做到这些,第一个标准就差不离了。接下来第二个标准看它的笔墨风格既不同于古人或并世的作者,又能在自己的独特风格中,多有变异,摒去陈规旧套,自创新貌。而在新貌之中,却又笔笔有来历,千变万化,使人猜测不到,捉摸不清,寻不到规律,但自有规律在。做到这些,第二个标准也就算通过了。第三个标准要有韵味。一幅画打开来,第一眼就有一种艺术的魅力,有一种说不出的意境之美,且个人风格独特,能抓住人,往下看,心中赞叹不已,并产生共鸣,使人玩味无穷。看过之后,印入脑海,不能即忘,而且还想看第二遍。气韵里面,还包括气息。气息近乎品格,每每和作者的人格调和一致。所以古人说:“人品既高,画品不得不高。”一种纯正不凡的气味,健康向上的力量,看了画,能陶情悦性,变化气质,深深地把人吸引过去,这样第三个标准也就通过了。我在谈到的气象高华壮健,笔墨变化多方,韵味融液腴美。我们不管看什么画种的中国画,应以此来衡量,在自己的创作中,也要努力追求,达到这个高度。所谓“与古人血战”应该和比我高的来衡量,那么永不会满足,也就永远在向上。不能和低的比,沾沾自足,早年结壳,要引以为戒。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