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利诺:用颜色传达情绪 稳定的情绪是一种美

2017年08月31日 07:57 澎湃新闻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抽象的视觉、独特的纹理、缤纷的色彩,意大利玻璃吹制艺术家利诺·塔亚彼耶得拉将传统经典的意大利玻璃吹制技法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范畴,他的作品精致高雅又不失现代感。

  8月30日上午,84岁的意大利玻璃吹制艺术家利诺·塔亚彼耶得拉的个展“再也不会有的Lino Tagliapietra”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举行。这也是利诺首次在中国举办玻璃艺术展,展现了48件中大型作品。“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特此专访了利诺·塔亚彼耶得拉。

利诺·塔亚彼耶得拉利诺·塔亚彼耶得拉

  威尼斯穆拉诺岛是玻璃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小岛,中世纪就成为世界玻璃制造中心,利诺·塔亚彼耶得拉就出生在这样一座岛上。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利诺。塔亚彼耶得拉对玻璃的工艺产生浓厚的兴趣。童年的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放弃学业,进入玻璃工厂学习。从学徒做起,一步步地通过观察和实践,点点滴滴地累积手作技能。

大阪, 2011大阪, 2011
大阪, 2012大阪, 2012

  84岁的他有着72年的创作历程,作品获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等35家博物馆的收藏。1979年,功成名就的利诺甘愿背负“民族叛徒”的骂名,孤身前往美国西雅图皮尔查克玻璃学校教授从来不公开的威尼斯玻璃技法,为的是在工艺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找到新的扎根可能,推动了美国工作室玻璃运动的盛世。

教堂背后的墙, 2012教堂背后的墙, 2012
恐龙, 2016恐龙, 2016
天使之泪, 2015天使之泪, 2015

  他通过持续的艺术反思和技法创新,开发出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作品风格。“恐龙”系列,大幅度地使用牵引方式,于吹制玻璃中拉曳出修长、水流形的瓶口,颠覆传统玻璃平稳的造型;窄小的底座挑战整件作品的重心,不可思议的危险外形,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天使之泪”系列作品则是利诺突破自我的作品:长条的水滴形状,底部窄,肩宽,颈部十分细长,如同眼泪的造型,成为他作品的一大特色。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就此采访了利诺·塔亚彼耶得拉,从他的回答和作品中窥见他对玻璃艺术的见解和现代艺术的态度。

  澎湃新闻:你的创作生涯非常久,长达72年,在这个过程中,创作思想、风格经历了哪些变化?

  利诺:我年轻时的风格非常古典传统,一开始学习的主要是非常基础的玻璃制作技术,后来去一些博物馆、看一些展览又受到一些启发。在一开始的15至20年间主要是在学习玻璃技术。我有学习过罗马、伊斯兰以及穆拉诺岛的玻璃制造技术。在最初的20年里,我做的是比较基础的东西,同时也为这种工艺打下了基础。虽然技术这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也需要有一些革新,最后要通过技术能够创造出自己的语言。所以我的创作生涯先是一开始打基础,然后慢慢创作出属于我自己的作品。

  澎湃新闻:在玻璃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往往技术要求十分苛刻。你是如何看待“工艺技法”和“艺术创作”的关系?

  利诺: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一些美国人觉得艺术是一种概念,技术是不重要的。但是这是完全错误的一个想法。对一个手工艺从业者来讲:50%来源于想法,50%需要技术。只有技术是无法成为艺术品的。通过好的技术你可以把作品做的很美,但无法成为一个艺术品,无法点亮人们。

  例如鲁本斯、卡拉瓦乔、伦勃朗这些大的画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不仅绘画技艺很高,而且在艺术上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视觉,这才是他们伟大的原因。再比如说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他的想法很好,可是由于当时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于是就很快地把它在墙上画了出来,但是却缺少了墙面处理的一些技术,所以就导致了后人要一直维护这幅画。通过这样一个事例我们也知道了技术的基础其实是非常有用的,它是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美国人会觉得技术是一个便宜的东西,不值什么钱,但是这是不对的。没有想法,你什么也做不了,没有技术,你什么也实现不了。所以我经常和我的学生讲:技术和想法缺一不可。如果你经常复制别人东西的话,你就会往下坡路走,但如果是创造的话,你就会不断往上提升。

马赛, 2017马赛, 2017

  澎湃新闻:那你通过作品想要传达什么样的精神?

  利诺:我想要传达一种美的感官体验,还有一种幸福感。让你在看到一件作品时,你会想到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感受。不光是对自己,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想法。或者说当观众看到玻璃的不同材质和形状,通过这些能够想到一些更深远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的文化等。

  澎湃新闻:你的作品色彩斑斓,为什么颜色在你的作品中这么重要?

  利诺:颜色是从图案中来的,如果没有图案的话也不需要那么多的颜色。我之前的作品之所以有那么多丰富的颜色,是因为我把之前的图案元素运用在作品里面,所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同时我觉得颜色能够传达出我的感受和情绪。

  许多艺术家,如梵高、莫奈和塞尚等,他们的作品里也是运用各种各样的颜色来传递他们的一种感受。所以颜色对我来说只是表达情绪的一种手段。

佩特拉, 2012佩特拉, 2012

  努美, 2016

  澎湃新闻:通常作品的灵感来源来自?

  利诺:我也不知道这些灵感到底从哪里来,有时是夜晚,有时是早晨,有时是我工作的时候,有时是我跟人讨论艺术、讨论音乐或是一本书一幅画的时候。有的时候灵感来源于文化的启发。灵感来了就是来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当灵感来临时就像开启了一盏灯,而且很美

  澎湃新闻:这次展览中的作品有哪些阶段的作品?

  利诺:我主要是以时间跨度来选取我的作品,尽量选取时间跨度比较大的作品,这些系列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工艺,然后又能在视觉上呈现出我的艺术理念。

  澎湃新闻:可否选择你喜欢的作品,详细介绍一下?

  利诺:要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因为这要看不同的时期,我是怎么把它做出来的。我从创作中会获得极大的幸福感和快乐,像我在做《恐龙》、《土星系列》的时候有很大的自由度。但也有不同时期,比如说做《HOBI系列》的时候。它的工艺比较复杂。需要在吹玻璃的时候非常准确,否则就会造成不稳定。所以有时候当我做成一件作品时我就会很开心,但有时候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就会想好几天,直到把它解决。每一样东西做完我都会小心翼翼地对待它。如果作品不小心被破坏了,那我也会感到十分折磨。不同时期都能带给我不同的快乐。

恐龙恐龙

  澎湃新闻:制作一组作品和制作单个作品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吗?

  利诺:系列作品在图案上会有一些变化,这就像一位女士需要几套衣服来穿。我的玻璃花瓶也需要不同的衣服来穿搭。

  澎湃新闻:20世纪,随着立体主义、 波普艺术、装置艺术、观念艺术等一系列艺术流派的出现,你觉得这些多样的艺术形式与艺术观点给玻璃艺术家带来了怎么样的空间?

  利诺:我和我的朋友也常常会谈到观念艺术,这就像是一种实际的情绪,有的时候过了那个时候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我自己还是喜欢图案、颜色这些。

  我认为稳定才是情绪的一种美,因为时间久了之后你才会真正认识到它和感觉到它。像波普艺术之类的常常与知识性和工业性联系起来。我有的时候会去看一些旧作,比如30年前的作品。我就会问,这样一个作品在历史中是如何留存下来的,现在我做的作品能够经历历史的淘汰吗。所以艺术是给你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可能是一天,也可能是两三天,一年又或者是十年之后才能给你,这是不一而同的。就好比你爱上一个女孩, 你是爱她一年,还是十年过后,还是维持着刚刚爱上她那时候的感觉, 虽然这个比喻有点夸张,但就是这样一种概念。我希望我的作品是通过图案、颜色之类的赋予艺术品一定的内容。

斯特隆博利岛, 2017斯特隆博利岛, 2017

  澎湃新闻:现在有很多艺术家十分国际化,他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会融合许多文化元素,比如融合东方元素和西方元素,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融合的?

  利诺:这个时代,世界变的越来越小,人们都想要研究新颖的或是惊奇的东西。要找到一种共同的语言是比较困难的。

  对艺术家本人来讲,他要设计艺术语言去让各种不同文化的人接受。比如梵高,他受到日本文化的一些影响,但他的作品在非洲、澳大利亚、在很多地方都很受欢迎。再比如现在的艺术家会受空间主义,或是科学上的影响和启发。现在有视频艺术,虽然我个人没有太喜欢,但是他也很有趣,是一种语言的新形式,所以大家都在寻找一种共同的语言去表达它,但是这非常难的。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澎湃新闻:所以,据说近些年来你在尝试一种新的材质——Avventurine(砂金石)装饰玻璃的艺术创作?

  利诺:砂金石工艺我是很多年前就已经知道了,之前我有在一些比较小的作品里尝试性的用过这种工艺,后来我就想要在一些大的作品中采用这种工艺。砂金这个材质本身非常迷人,但制作时却十分困难。使用砂金石这个材料主要的困难是在熔炼和加工的时候难度会比较大,因为要把砂金石加入玻璃中,但是又不能在完全融化的状态下加入玻璃中,然后如果有一些气体混入,会产生一些球状气泡,这些都会导致最后的成品破裂,太热容易裂,太轻太重都不行。

  所以我一直处在一个试验阶段。这是一个不断积累才能成功的过程。对我来说,每一次做砂金石的作品的时候,就像一次冒险。

Avventurine作品Avventurine作品

  (《再也不会有的LINO TAGLIAPIETRA》展于2017年8月30日开幕,至2018年3月4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