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陨落——沉痛追思徐国桢大师

2016年12月20日10:06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悼念徐国桢老师:噩耗消息传来,恰似惊天霹雳。闻听十分悲痛,瓷界重大损失。仙逝音容宛在,永活我们心里。先生一生三绝,金石书画瓷艺。陶瓷硕果累累,行业一面大旗。桃李满布中原,足迹走遍瓷区。办班培训学员,传授制瓷技艺。出有鸿篇巨著,新品不断问世。钧瓷夺得金杯,功高德绩铭记。曾赋"高山云雾",实为最佳钧诗。先生驾鹤西去,事业后人承继,瓷艺发扬光大,向着梦想奔去……丁建中,2016,12,19。

  ——钧丁(丁建中,徐国桢大师学生)

  “有位朋友说:‘一位老人,就是一座非物质文化博物馆。’

  河南陶瓷业界德高望重的徐国祯老师,就是陶瓷人心目中的一座博物馆!

  他的仙逝,是河南陶瓷艺朮界的一大损失。

  向徐老致敬!

  愿徐老一路走好!”

  ——刘志钧(徐国桢大师学生)

  痛悼徐公

  惊闻徐公驾鹤去

  瓷都痛失引路人

  一生追求泥土梦

  国桢艺涯誉乾坤

  ——忠全

  (来自网络对徐国桢先生的追思之词)

  徐国桢大师弟子,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晓瞳先生于昨日上午听闻恩师仙去,执笔写下两千余字的《痛哭我的恩师徐国帧先生》一文,饱含着对恩师的追思之情,读完酸楚顿生,对徐国桢老先生的辞世更是惋惜不已。

  2016年12月18日上午至今,悼念追思徐国桢老先生的话语刷爆了各大工艺美术群。“中陶协和大师联盟群、全国钧瓷收藏家联谊会群、河南陶瓷行业群、汝瓷复兴大联盟”等工艺美术群无一例外。看着各界人士通过不同方式发文追悼这位老先生,相信很多人心底会好奇,好奇这位在大家眼中“德高望重,甘做人梯”的老者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他能牵动着整个河南工美艺术界?

  新浪·艺术中原经多方询问并整理,为您释疑解惑。

  陶瓷成绩呈万彩

  徐国桢老师是当代河南省工艺美术的引路人,更是河南陶瓷界的奠基人之一。1960年毕业于郑州艺术学院美术专业,谢瑞阶先生的高徒,应谢老师要求留校任教。从此,如此的经历也为徐老之后从事陶瓷艺术事业奠定了丰厚的美术基础。

  徐国帧先生善诗能画、又精于书法。对于钧瓷美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当他接触到钧瓷的第一刻,便深深的被其吸引,深陷其中,一陷就是半个世纪。“钧瓷最珍贵之处在于它的釉色,不可预知与变化莫测。”

  据徐老弟子晋晓瞳转述徐国桢先生认为,秉承天地灵气的禹州神垕钧窑焰火千年不熄,钧瓷艺人们依靠智慧、勤劳和信念烧制出一批批神秘瑰丽的钧瓷。钧瓷以自然窑变,五彩融汇为神;以自然开片、看似冰裂、触之无痕、开片之声清脆悦耳、绵绵不绝为奇;以釉面出现自然纹路或斑点、变化奇特为妙;以呈现自然画面意境、窑变无双为绝。

  徐老不是钧瓷艺人,但他对钧瓷发展倾注的心血却是一般钧瓷艺人难以比拟的。他主要在钧瓷的设计和造型等方面指导和协助其他艺人,对推动整个钧瓷行业的发展不遗余力。此外,在陶瓷研发制作方面,徐老的陶艺作品造型简约练达,并且符合陶瓷的特性与形体构成的法则,以及易于发挥厚釉性能;恩师烧制的直径72厘米的无光釉地彩釉画‘龙有传人釉画盘’,运用传统的刻剔画花和泥绘、釉画的方法,把姊妹艺术的中国画、装饰画和书法,嫁接于陶瓷艺术中的座(挂)盘,是河南陶瓷史上烧成的第一件该类产品,为拓展河南陶瓷艺术的品类开了个头。”而且徐老还恢复了玉白釉,“开启了现代神垕花釉的新时期”。

  甘为人梯,桃李满园

  2013年,徐国桢先生与部分弟子合影(自左起)孙军 任星航 杨国政 丁建中 文国政 苗长强 晋晓瞳 刘志钧 杨晓锋 张大强 刘冬青 郭广新等  2013年,徐国桢先生与部分弟子合影(自左起)孙军 任星航 杨国政 丁建中 文国政 苗长强 晋晓瞳 刘志钧 杨晓锋 张大强 刘冬青 郭广新等

  为河南陶瓷事业的发展,徐老生前多注重培育新一辈陶瓷人。其一直践行于推动河南陶瓷事业发展的道路上。1975年、1982年徐国桢先生两次主持举办陶瓷创新学习班和陶瓷美术设计培训班,培训了近百名学员,而这些学员在之后都是成绩斐然。

  在当代钧瓷界,刘富安、杨志、孔相卿、任星航等家喻户晓的当代钧瓷大师都曾是徐国桢老先生的学生。徐老在钧瓷理论知识和艺术创作上给了弟子们很多指导和意见。据晋晓瞳转述,在一次与老师的交流中,徐老表示:“在众多的徒弟里,刘富安是我的第一位徒弟,悟性很高,而且特别勤奋。而晓瞳是我看着成熟起来的,我和他父亲经常交流,也带着晓瞳做造型设计。还有志钧,他的作品很符合我的思路,尤其是在陶瓷艺术发展上,很好地发挥了装饰艺术的作用。”回忆起与弟子的点点滴滴,徐老师眼睛里满是欣慰。

  徐老不仅为河南的陶瓷留下一批批精美作品和一波波的陶瓷大师,还为我们河南陶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系统文献——《河南陶瓷艺术》。

  这是一本在业界被戏称“宛如砖块重的”有关陶瓷行业的书籍,是徐国桢在七十多岁时,耗时三年,凝聚一生心血所著。据悉,该书从资料搜集、文字编辑、乃至后期排版设计、装帧印刷,徐国桢都凭己力完成。对于该书的编撰,徐老表示,没有遗憾,尽己力。希望这本书会是“引玉之砖”,会引发更多有关陶瓷艺术的专著问世。

  徐老寄语:“知道你是干什么的,是靠什么吃饭的;你不干好活,如何吃饭;既然干了,就不但要干,还要干好。”

  后记

  相信徐老师带走了一个博大的非遗博物馆,给我们世人留下的却是无数个陶瓷人组成的非遗城。

  徐国桢老师,感谢您对河南陶瓷事业发展的付出与贡献,在陶瓷之路上,河南陶瓷人必会秉承您的遗志,大步走向前。徐老,您一路走好。

  徐国桢大师作品集:

  图\任红兵

  艺术中原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徐国桢陶瓷大师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