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化云:北京城雕及公共艺术的发生发展

2016年12月14日23:51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采访时间:2015年4月13日 

  采访地点:二七剧院路3号北规委二楼会议室

于化云于化云

  【于化云】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自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成立至今,一直主管北京的城市雕塑建设工作,对北京城市雕塑的发展历程有全方位的了解。北京城市雕塑,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艺术质量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北京市的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数据在某些程度上代表了公共艺术在我国发展的重要历程,具有独特的无可替代性。

  在采访过程中,于化云先生主要就北京市城雕办的成立和主要工作做了回顾和梳理,述说了北京城市雕塑(公共艺术)建设发展演变历程及相关的北京市政策出台。并生动讲述了一些雕塑创作及雕塑展览活动背景及背后的故事。下面是访谈的一些精彩片段:

  武定宇:于老师,您好。请您谈谈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这个办公室成立之初,北京市或者北京市规委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您是怎么规划这个办公室的主体工作?

  于化云:北京雕塑办是在一个特别特定的一个环境中成立的,1988年编制《北京城市雕塑管理暂行规定》,到1993年又编出来了《北京城市雕塑规划纲要》,1988年的暂行规定,是全国第一个城市雕塑管理规定,1993年编制的城市雕塑规划纲要,也是全国第一个城市雕塑的规划。规划纲要提到北京作为文化中心、政治中心应该建一批文化名人的塑像,应该有国家级的,国际水平的雕塑公园,这是1993年编的,但是它什么时候实现,只是说首都应该有,但什么时候实现,就有了雕塑办。

  然后在具体做事方面,就是通过展览,交流,座谈,交流座谈都还比较好,就是展览,第一次展览只展了100多件。当时咱们的市委、市政府领导都去看了,看完以后我们就提出把这些作品建设在长安街上,领导也非常支持。其实我们在这些作品里只选了8件,所以市里领导在审这些方案的时候就说,你们的作品那么多,怎么就建8件呀?其实这就是我们雕塑规划纲要里的原则。北京城市雕塑发展积极稳步,宁缺毋滥。这年的评选也比较有意思,组织了群众投票。

  武定宇:这么早就开始了这个模式?

  于化云:对,老先生说你怎么搞群众投票啊,他们哪能辨别艺术品的好坏啊,我说我们试试,等群众投票完了以后,我们才搞的专家评选,专家评完了以后,结果出来以后,把群众投票结果也公布,而且这些评选的工作人员全是雕塑家,像赵磊那时候都很年轻,让他们作为评选的工作人员,这样比较公正。所以最后结果让这些专家也说,看来美的眼光大家是一样的。群众评选的,他只是说好看,我喜欢,专家评选的按照等次排出来以后,带有艺术创新性的作品是比较超前的,群众就是很笼统,我就是好看,所以这是第一年这些作品上长安街的都是评选出来的。

  到2001年,北京正在申办奥运,我们就想雕塑家应该为申办奥运做什么事,所以我们自己出了一个题目,《新北京新奥运体育雕塑展》,在哪儿展?王府井大街,这又是比较需要做工作的,特别是老雕塑家说,艺术作品都是在美术馆展览,你怎么能在商业街做,这个确实是对我们来说,自己要解答这个问题。当时想了一个概念,让雕塑从高台上走向平民生活。今后还要回到架上,提出这么一个概念,所以在做王府井雕塑展览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特别的尊重这些作品,因为在那个美术馆的环境它有那个姿态,你拿到商业街了,你怎么把这姿态不能做成商业味,这是需要费了点脑筋,好在当时很多老师支持,包括王少军老师做的顾拜旦的塑像,是在整个展览当中献花等等这仪式是最多的。有的学校就提出,我们学生要给顾拜旦献花,我们说好,我们给安排。

  整个2001年新北京,新奥运体育雕塑展示,是一个完全有公共意识做的这么一个展览。首先搞的群众投票,组织一些搞绘画的学生现场写生评奖,组织摄影竞赛,组织公共参与的活动最多的一次,就是从王府井大街开始的,而且从这个大街,做完这个展览以后,王府井大街连续做了若干次的露天雕塑展,而且也带动了全国雕塑展。它的影响力要比美术馆的影响力大得太多太多了。

  所以到了奥运会,我们2004年是1836件雕塑,奥运会完了,北京市雕塑做的初步的统计已经达到了2500多件,也得出了一个基本的结论,北京城市雕塑规格最高,质量最好,涉及的领域最全面,在全国都不是最好的城市之一,而就是最好的城市,没有能超过北京的。

  翻过头来再说说改革开放之前的这些雕塑,改革开放之前新中国的城市雕塑或者新中国的公共艺术是与共和国同时诞生的。因为1949年在建国的前一天,毛泽东主席率全国政协委员,先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毛泽东一生只为这么一个建筑做了奠基。人民英雄纪念碑对推动整个中国城市雕塑的建设,真的不仅仅是纪念碑是奠基,也是为中国雕塑做了很好的奠基。

  到建国十周年的时候,十大建筑的建设在雕塑和工艺上也是一大突破。十大建筑又是一次比较大的推动咱们公共艺术发展的一次契机。

  再往后发展到了文革,到了文革就太单一了,就是毛主席像。北京现在还有20多座毛主席像,这就改革开放之前。所以我们说改革开放之前北京有56座雕塑,都是这种在广场环境里做的这些雕塑。

  武定宇:北京城雕办在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官方文件从“城市雕塑”变成了“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的表述,这个时候,我觉得名词表述它也不是轻易改变的,包括我们的网站从“城市雕塑”逐渐改成了“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展览网站”,这个改变您是怎么看的?

  于化云:展到2008年,从市里就已经开始重视公共艺术,而且在中央文件里,咱们中央领导也有讲话,要在社区发展公共艺术,但是这些文件你们可能都看不到,我给你们找找那些原话。那么我们就已经把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调了一个个,概念调了一个位置,公共艺术放在了城市雕塑前面了。这是我们在2008年之后,我们把这个位置给调了一下,公共艺术要大于城市雕塑。

  公共艺术是大森林,公共环境艺术是大森林里的一个树种,或者一类植物。城市雕塑又是公共环境艺术里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公共艺术是大的,它包括表演艺术,行为艺术,但是我们现在是做在城市规划这个角度考虑,表演艺术和行为艺术不归我们,但是我们还是公共艺术,但是公共艺术里的公共环境艺术。公共环境艺术里头更核心的就是点睛的是城市雕塑,是这么一个关系。

  我们的一些办法其实也是公共艺术,只是形式稍微有点不一样,可能没有形成政策,没有形成强制,因为我们的城市还是在发展当中,温饱没解决,你建不了雕塑,城市没达到一定的水平,你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它就形成不了。但是奥运会政府说我留出资金,做城市雕塑,这就是公共艺术政策,只是它换了一种形式,它可能是一项的公共艺术百分比,而没有说这个城市里所有的项目都必须拿出用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来执行。所以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是需要一些时间的,还有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的执行,各个国家执行得也不一样。

  武定宇:您对中国公共艺术大展在这个时期举办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于化云:公共艺术这么多年了,从政协提案,从社会实践,从王中老师的这种系列的研究,当然还有很多人也在公共艺术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我也表示支持,现在整个的公共艺术挺立体的,这个时间正好需要静下心来总结。我们城市雕塑也走过了最繁荣的阶段,公共艺术前面只是在学术研究和宣传上面做得比较广,如何落地,如何跟规划接上,正好现在是应该研究这个。所以我觉得这事应该下工夫做得扎实一些,做得好一些,期待着我们的展览成功。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于化云公共艺术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