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民间:谈谈我的经历(3)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1月28日 08:20 新浪收藏 微博

  简单说,就是过去,甭管是从路上来的还是打水上走的,也无论白道和黑道,只要是镖车,到了沧州的地界呢,都乖乖地落下镖旗,悄没声儿地不声张地过去,绝对不敢张扬和造次。沧州有个叫李冠铭的,是大刀王五的叔父,身怀绝技,一日一队镖局人马路过,没有遵循“镖不喊沧”的常规,被李冠铭得知,李骑马赶到,二话不说,在城门口停住,突然双手抓住城门上沿儿,人悬空了,再看胯下的马,被他夹着也腾空起来,那马啊,性子烈啊,但是被夹得使劲儿叫唤,根本无法动弹!镖局的一班人等立时吓得赶紧收了旗帜,禁了声响。李冠铭也不难为他们,大笑一声扬长而去。据说,这样的传说版本有很多,人物也不尽相同,但是归了包齐就是说,沧州地界武术能人众多,镖局为了表示对这里的敬畏,逐渐形成了“镖不喊沧”的这么一种行业规范。也就是说,镖局并不是沧州的特有或者沧州不以镖局为特征,因为武艺高强,镖师还是众多的。白老爷子特引万籁生《武术汇宗》为证:“实则沧州一带,最出镖师,高人尽多也。”

  白老爷子不是武林中人,他是民俗专家,是文人。

  沧州,我小时候了解的就是林冲发配。临来沧州,我知道的就是沧州武术甲天下。其实呢,沧州文化名人众多才是事实。久远的纪晓岚和现代的王蒙不多提了,我眼见的沧州的普通人也令我刮目相看,或者说,大跌眼镜:

  某天,一实业集团老总请我去他们那里参观,先是老总下属来接的,我进得门去见到一瘦高的老师,起先确实以为是老师,穿着打扮和那个劲儿都像,尤其是一屋子满墙的书映衬着这个人。我眼睛历来是快的,从来都是不动眼珠子就能看到周围状况,可能是眼角开缝儿大,视角也就大。我扫了眼那些书,知道那不是专为装样子摆设的,装样子的书是一尘不染成套的跟骨灰盒子似地码放的,真看书的是什么都有新旧掺和也许还高低不平的。瘦高老师只是点头,我也只是点头,彼此没话,他一会儿觉得可能有些别扭,便说:“抽烟吧,抽烟吧。”我于是就抽烟,他也抽,一屋子都是烟雾没有话,彼此真有些尴尬。此时老总的下属才进来,介绍说这个瘦高的就是他们老总,我“哦”了一声,笑起来,说:“不好意思,我这个人不太爱说话,见生人更是一言不发。”他也笑,好像轻松了不少:“嗨,我也是不爱说话,不会寒暄。”之后,我们熟悉起来,喝酒的时候巨多,话也相对多了,慢慢我才知道,老总穆远方先生不仅仅是企业老总,还是当地文化名人,身兼作家协会和纪晓岚研究会会长等职。

  还有一件事儿,在沧州遇到个看门的年长的保安,与之聊天,他问些北京的事儿,我其实也不明白北京有啥事儿,就胡诌八扯着,我问他些当地的风俗,他却说得头头是道,说着说着就说几句带着折韵的词儿,我听得好玩儿,只想记录下来,就递给他烟,他抽得劲头足了,说得更加起劲儿。之后,我和当地的人说起这个保安,那人告诉我:“你别小看他,他是我们这儿挺有名的诗人呢。”

  真是哪儿哪儿的都卧虎藏龙。

  (7)

  05年路过敦煌,时间虽然仓促,但是见识了向往已久的莫高窟灿烂佛宫,无比兴奋。

  敦煌壁画、佛像的形态和历史渊源,之前通过看资料图片已经烂熟于心。此次由于时间问题和好多窟没有开放,有些遗憾,但依旧是惊叹呼叫和目不暇接。

  在敦煌莫高窟的一系列故事里,其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一个叫王圆禄的道士。

  王道士是19世纪末云游到莫高窟的,当时此地已经是非常荒芜。王道士颇为心诚,开始修理打点这里。偶然,他发现了封存在一个窟里的大量经卷,即“藏经洞”,都是旷世珍宝!王道士起先希望通过这些经卷得到当时清朝政府的赏识,但是腐败的清政府官员根本没有重视。之后,消息传出,引来英、法、日等国的盗宝者,王道士居然在几百两银子面前而心动,将国宝大量卖给了这些可耻的盗宝者们!王道士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入后,为报答佛爷所赐财富,不断忙着做“功德”,请来水平极差的工匠制作佛像,于是,窟中不久就充斥着很多不伦不类的佛像,在精美的隋唐壁画的映衬下显得粗俗不堪!他还“修补”了很多佛像,刷上了很多非常不协调的红色和蓝色。最令人痛心的是,由于很多上层洞窟无法上去,他就让人把墙壁打了许多通道,大片的壁画因此被毁!他致死也没有明白,他的“功德”,糟蹋了多少古代艺术珍品!

  王道士有两个特征:一是贪财,二是一厢情愿地做着所谓的“功德”,希望留下自己的“功德”印记,却由于他的手给人类文化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王道士肉体已经蒸发,其阴魂仿佛还在人间!有时候在身边会看到戴着各色面具,揣藏着王道士之心,做着比王道士更加恶劣的事情的人,叫嚣着文化却毁坏着文化遗产的人,每天都有可能在游走于人间。王道士毁坏了一个世界瞩目的洞窟,王道士阴魂的附体者,在一点一点蚕食着泱泱大国的文化灵魂。

  (8)

  清华美院装潢系的学生实习,问,如果参与“寻梦民间”的系列创作,从哪里入手?我想,民间宝库如浩瀚的大洋,刚刚步入有可能摸不着头脑,应该从“民间俗信”开始了解吧。

  所谓“民间俗信”,就是我们日常约定俗成的很多的民间谚语、民间口头禅、民间忌讳等等。一张嘴,一侧耳,我们经常能够说到、听到,如果深入民间后,注意琢磨领会,就更多了。这里面很有意思。

  比如,经常说的“七十三,八十四”,有些老人一到这个年龄就紧张,仿佛不容易迈过这个坎儿,其实这是民间里的一种演绎,孔子活到七十三、孟子活到八十四而终,有人就戏说圣人没有迈过的坎儿,常人难以逾越。比如,喝酒时经常把酒瓶子里的酒底儿倒给自己尊敬的人,称为“福根”,其实原来的俗语是“福根敬老、酒底避小”,是对老人的一种尊敬,至于说不给年轻人喝,是不鼓励年轻人酗酒。

  了解一些“民间俗信”,也许是探索民间文化的一把钥匙。“俗信”就是老百姓的一种多年形成的习惯说法,不必非得用“科学”去验证,中国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精神”,可是“科学精神”一旦注入了现代社会,就容易一根筋地什么都放在显微镜下、X光前审视一番,未免多了“科学”,少了趣味!

  传统中以“3、6、9”为吉祥数字,西方则忌讳“13”,从香港传来的“888”,都是“俗信”的一种,用不着褒谁贬谁,喜欢与不喜欢,都是自己个人的事情,图个心理暗示的平衡,而已。

  至于说到创作环境里的壁画、雕塑,由于在环境中是给大众欣赏观看的,就是要注意“俗信”问题,即便不是搞民间传统题材,也要注意不能与大众“俗信”冲突-----

  北京西单广场里在03年底圣诞刚过元旦将至的时候,曾经有一组雕塑矗立街头,是几个大碗里面插着若干双筷子,寓意五谷丰登幸福生活吧?大家都知道,一般农村给亲人上坟的时候,才这样摆设,创作者显然没有“俗信”观念,把偌大的西单广场当成大坟场了,还是在家家喜气洋洋过年的时刻,谁见谁晦气恶心,后来意识到了以后匆匆拆除了。又比如,很多人不愿意自己的住宅外边有尖利的东西冲着自己家,这属于风水里面的事情了,但是大多数人没有风水念头,仅仅就是一般的“俗信”感觉,一根棍子对准眉心的滋味谁也不舒服,可是城市雕塑里就有这样的立体构成,几个球行体簇拥一个尖尖的柱子,直直地对准马路对面的楼房,难怪人家反感。另外,民间中本来就有很多愁苦怨气,民间智慧又是无穷的,不依据环境特点、不考虑环境内容,一味地将自己的所谓艺术强行“奉献”给大众,本身生命力肯定是脆弱的。北京与河北的交界处,曾经浩浩荡荡涌现出一群大象雕塑,大象是栩栩如生,但是除了象征欣欣向荣之外,没有丝毫的特定环境下的特定环境艺术的规律,直到被市民命名“一片假象”并轰轰烈烈后,才劳民伤财地铲除了....。.

  (9)

  04年的时候,北京召开了全国性的壁画艺术大展,由此,也开了很多的研讨会,目的是检阅中国20年的壁画艺术。精英们全都来了,发言踊跃,总结不少。从能够看到的文字记述看,主要提出的壁画艺术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有:一,官员意志决定的壁画艺术无法向高层次迈进的问题;二、壁画创作中的操作弊病决定了粗制滥造的垃圾壁画不断涌现。

  我对精英们的看法不以为然,这些确实是弊病所在,但不是中国城市壁画落后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抓住这些整天唠叨,其实是怨天尤人地掩盖创作队伍的无能。之后在很多场合我都说自己的看法,有人说我的话会得罪精英们的,或者是要得罪整个“贵族”圈子的,我哈哈笑,如果真的能够得罪了他们,我由衷地雀跃,因为,我就是巴不得远离“贵族”,并以远离为荣以接近为耻。

  我以为,中国壁画艺术创作队伍缺乏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底蕴,是壁画艺术发展缓慢的原因症结。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