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君:见证白求恩精神的医疗队医疗盒评析
2016年09月08日11:06 和讯网 收藏本文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原标题:见证白求恩精神的医疗队医疗盒
作者:江志君
这件个人收藏的,带有“白求恩医疗队”铭的医疗盒,铜质,外观长22.9厘米,宽8.8 厘米,高2.9厘米。盒内内置一个长、宽均为8.1厘米,高1.9厘米,可放置微小型医疗器械的铜质、锯齿状卡具,还固定有2个可放置医疗器具的上部外撇的小卡子,医疗盒盖内侧也固定有1个小卡子。
医疗盒正面中间有一个徽标,由字母和图案两部分组成。图案上部形状为“山”形,又似皇冠;图案下部为一个长杆状物,从上到下由粗变细,杆顶部为螺丝帽形,杆中部盘绕着一个“S”形空心花纹又似蛇盘绕,杆下端头似陀螺形。图案正上方有一列呈弧形排列字母“AESCULAP”;图案正下方也有一行直线排列的字母,由于磨损,这6 个字母中,从左至右第二个、第五个看不清楚:“K*MK*S”(可能是KFMKFS)。根据这个徽标查阅有关资料,说明这个医疗盒应是德国贝朗医疗有限公司生产。德国贝朗始创于1839 年,总部位于德国梅尔松根,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医疗设备、医药制品以及手术医疗器械供应商之一。“蛇徽”源于古希腊传说中医神阿斯扣雷波的故事,相传他经常手持盘绕着灵蛇的神杖,云游四方治病救人,后人便以“蛇绕拐杖”作为医学标记。
该医疗盒正面从右至左刻有简体汉字。右边竖刻楷体字“晋察冀边区”,中间从右至左横刻“救死扶伤”四个大空心宋体字,左边竖刻楷体字“白求恩医疗队”。
从制造工艺和上面的徽标来看,这个盒子似为德国制造,其上面所刻汉字为后刻。而刻铜艺术在晚清民国时期非常流行。
在那个年代,多使用繁体汉字,为什么盒子正面是简体汉字呢?这并不难理解:简体字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当时文字书写并不规范。比如1935 年8 月21 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11400 号部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同时公布《推行简体字办法》9 条,在推行半年后的1936 年2 月5 日,当时的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强烈反对,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训令:简体字应暂缓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又被收回了。可见,当时简体字已经大范围使用了。比如:1940年6 月,柯棣华参加白求恩陵墓落成仪式,向白求恩墓敬献花圈的照片,花圈正中白纸黑字写着几个大字“献给白求恩大夫光荣之墓”,其中“献、给、荣”这三个字如果按照当时多数的写法应都使用繁体字,但实际上只有“给”一个字写的是繁体,“献、荣”两个字是简体。由此可见,这个医疗盒上面刻写简体字也是正常的。
另有人提出“救死扶伤”是1941 年毛主席勖勉中国医大14 期毕业同学的题词中内容,当时写的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而白求恩却在1939 年11 月就已牺牲了,前后差了2 年。其实,“救死扶伤” 一语,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早已成了褒扬医者的常用语。
还有人提出医疗盒上写“晋察冀边区”不对,当时白求恩是“晋察冀军区医疗顾问”,应写晋察冀军区。关于这个问题,在《不死鸟:诺尔曼·白求恩的一生》一书中,第326 页这样写道:“聂荣臻在第一次见到白求恩的时候,就任命他为‘晋察冀边区医疗顾问’”,但是在《解放》第39 期第28 页有一篇题为《白求恩同志给聂司令等的信》,信末落款却是“诺尔曼·白求恩晋察冀军区医疗顾问”。其实,晋察冀军区成立于1937 年11 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于1938 年1 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均位于太行山麓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境内。在当时的环境下,晋察冀边区政府、军区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有机整体,且都在一个地方办公,加之当时很多文件文字都不规范,所以这个医疗盒上刻写“晋察冀边区”并没有什么不妥。比如:当时文件很不规范,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即:1939 年12 月20 日)出版,由延安解放社编辑的《解放》第39 期第26 页,刊载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写给“聂荣臻同志转白求恩大夫追悼大会”的电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电悼白求恩大夫电》,电报落款日期为“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同页上还刊载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写给“加拿大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转白求恩大夫家属”的电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慰问白求恩大夫家属电》,落款日期却这样写“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同样是中央委员会发出的电报,落款日期却有不同的写法,可见当时没有严格的文件格式要求,文字表述也没有统一要求。同理,至于白求恩是“晋察冀边区医疗顾问”还是“晋察冀军区医疗顾问”,“白求恩医疗队”还是“东征医疗队”等等,其实都是一个概念。
至于医疗盒上刻写的“白求恩医疗队”,是否应该写成“东征医疗队”?笔者查阅了很多资料,实际情况是1938 年1月8 日,白求恩组建的加美医疗队购买了充足的药品和器材,乘“日本皇后”号海轮从温哥华港启程,取道香港,乘飞机到达武汉,3 月底到达延安,4 月经延安转赴晋察冀边区率医疗队救护伤员。近一年后到了1939 年2 月,由于战时需要,白求恩带领了一个18 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查考白求恩大夫在晋察冀边区服务的历史,很多史料中都记载的是医疗队,很少说是“东征医疗队”。所以,“白求恩医疗队”这个说法也应是事实。
从这个医疗盒的使用痕迹和产生的包浆来看,如专家学者能最终确证它是一件抗战时期白求恩医疗队的用品,无疑十分珍贵。盒子虽小,但是其反映的历史、蕴含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将永远铭记在历史上。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