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交易梦碎:百雅轩关店裁员

2013年06月15日 08:28   中国经营报  微博

  杨晓音

  日前,国内最大的版画交易公司百雅轩,因扩张失败导致关店,原创始人李大钧[微博]把股份卖给IDG(International Data Group)后离职,200名员工裁撤剩下30余名,而因为裁员赔偿问题,被裁员工在798园区拉起横幅抗议。

  受伤者也包括IDG。2011年底,IDG以6000万元购入百雅轩20%的股权,原期望推动百雅轩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文化艺术品机构,不料一年多后,这一风险投资与画廊的联姻已告土崩瓦解。

  急速扩张资金链断裂

  如今关闭店面表明,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百雅轩的运营。

  “这些是大师黄苗子的复制品版画,现在买得多有一定折扣。”798百雅轩的画廊里面,进店后销售人员便贴身推销,十分殷勤。 以往安静高端的百雅轩画廊颇有点时尚品牌打折时的感觉。这里从几千元到几万、几十万甚至百万元的版画作品不少,观者多,却鲜有交易。

  2003年,儒商李大钧创办百雅轩,因为与吴冠中等一批老艺术家交好,取得独家代理销售权。当时由于画家的名望、作品的艺术性及其较高的售价,名家限量版画交易模式应运而生,顺应了收藏人群的多元化和艺术市场的迅速发展。而艺术家的知名度、有无亲笔签名以及是否限量都是重要的增值因素。

  2011年底百雅轩迎来“高光时刻”。彼时,IDG注入资本6000万元,购买百雅轩20%股权;另外两名股东——昌荣传播董事长党颌和亚达国际控股董事长蒋建宁共占20%,而李大钧仍持有60%的股权。完成资本、机构整合后的百雅轩,资本主导加强,加快了扩张步伐。李大钧坚持“画廊走出去”战略。

  2012年4月28日,百雅轩高调对外宣布进驻上海红坊艺术园区开设新画廊,并开始在各个地方极速扩张,在上海和香港都开设了分店,然而不到一年却都陷入了经营困境。

  百雅轩经理徐建欣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称:已关闭上海一家画廊、香港一家画廊,最近还要关闭在中国美术馆旁的一家画廊。“关闭这些画廊是因为它们并不符合百雅轩战略发展,因此会做出调整,北京798的画廊没有关因为它还在盈利。”

  百雅轩前CEO李大钧曾透露,百雅轩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年收入已超过500万元,而当时的库存资源已逾亿元。当时他预计2012年产值可达1亿元,仅仅是版画和复制品的收入就足以维持百雅轩的运营。然而,如今关闭店面表明,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百雅轩的运营,而由于百雅轩非上市公司,财务不公开,其负债情况以及账面现金余额也就无从知晓。

  徐建欣坦言,百雅轩当初发展太快,在各地开的画廊过多,有些区域的画廊实际上并不盈利。徐建欣说:“目前百雅轩内部调整比较忙,不久后将向外界发布重要声明,介绍关于百雅轩调整的详细情况。”

  产销分离被打破 库存压力大

  限量复制模式在画廊极速扩张后被打破,在实际生产中并没能控制中低端版画的印量,导致库存积压。

  关闭画廊之前,百雅轩共有6个分部:分别是位于美术馆的百雅轩画廊、百雅轩798画廊、上海百雅轩艺术中心、百雅轩艺术(香港)有限公司、故宫[微博]御花园书店以及百雅轩版画院。而5月初新总裁张慧进入后,百雅轩开始了大规模缩编及调整:关闭上海画廊以及北京美术馆附近画廊,关闭版画院,把798画廊改为库房和销售一体的店面,香港画廊退出香港,只保留喷绘部门,其余所有部门整编为大市场部,并全面开始艺术品库存清理工作。

  这一系列的调整都很难不让人联想到IDG的入主。据了解,在IDG注资后,关于如何根据消费群体的新需求拓展渠道曾在百雅轩内部引起争论,建议做线上购物电子商务模式的一方势弱,最终百雅轩决定在重点城市大量布局线下画廊。

  事实上,开一家画廊的运营费用正逐年上升,其中成本包括房租、人力、水电以及装潢和维护,百雅轩的画廊都开在地标性建筑周边,租金高企。像798店的租金已经涨到5元/平方米·天,而上海和香港两地的则更高。

  此外,百雅轩还需要支付版权购买费用。要保证收藏价值,一个“版本”印刷一般不会超过99次,而版画制作时的人工以及机器油墨费用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由于开支庞大,百雅轩在开业之初即采用限量复制,而不是海量复制,原则上,定价跟需求是匹配的,并不脱离市场。但在资本入主后,据内部人士透露,百雅轩似乎更有底气了,限量复制模式在画廊极速扩张后被打破,在实际生产中并没能控制中低端版画的印量,导致库存积压。而这一情况,记者在798百雅轩画廊时也从店内工作人员处得到证实。

  “难以想象的是公司根本没有人去真正核算成本,没有人去真正做市场,只是盲目开店。在风投进入前只有3家店,但是风投6000万元进来后,决策层对这笔钱怎么用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当时有坚持做线上电商的,但后来还是开了线下的实体店,最终入不敷出,这几家店就把公司拖垮了。”不愿透露姓名的原百雅轩市场部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对此,截至记者发稿日,IDG表示不予置评。

  近两年,不少画廊出走798。业界普遍认为,国内版画市场还没成形就已经被迅速做烂。百雅轩的现象只是一个开始。

  “风投的短期评估运作方式和艺术品价值实现的滞后性不能很好地融合。一级艺术品市场板块根本不是风投该涉足的,投资越多越尴尬。”北京创新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苏桥表示。

  艺术家老化 消费者年轻化

  朱其一语中的,在其分析背后正是百雅轩艺术家老龄化、而受众趋于年轻化的大趋势。

  事实上,百雅轩的关门并不代表版画市场的大幅萎缩。在2012年整体艺术市场下滑近40%的大环境下,2012年版画市场成交额仅出现了7%的小幅下跌;而在上拍件数减少了653件的情况下,成交数量反而达到67%的高成交率, 创五年来新高。

  而从今年春季的版画拍卖数据来看,截止到4月20日,春季拍卖市场上一共有410件版画作品,成交件数217,平均成交价为4.6万元。

  “结合成倍增长的成交量来看,版画类新增的拍品更多集中在低端价位。在价格炒作现象较为严重的中国拍卖市场,版画板块表现出来的稳定性不在提供诱人的升值空间,而在能够提供较为强韧的抗泡沫、抗炒作功能,中低价版画拍品的增多也提供了很好的入市台阶。”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项目经理彭文婧认为。

  但问题是,百雅轩并未能及时抓住相对乐观的市场机遇。

  “百雅轩是靠卖吴冠中版画起家的,吴去世几年了,再卖下去市场会怀疑是盖章的假签名版号,但百雅轩又未开发出其他赢利点,没有创新产品靠吃老本肯定会坐吃山空,转手关门是明智的。”策展人、批评家朱其对记者表示。

  朱其一语中的,在其分析背后正是百雅轩艺术家老龄化、而受众趋于年轻化的大趋势。百雅轩网站首页滚动推荐的艺术家,包括吴冠中、黄苗子、吴大羽、蒋兆和、罗尔纯等,其作品能满足五六十年代生人的收藏爱好者,却同时忽视了对新近现代艺术家的扶植。

  “如今市场发生变化,版画市场有低端低龄化的趋势,从追求大家、名品、有钱有闲的50~60后,转向追求特色个性,不以收藏为直接目的而以欣赏装饰为目的的70~80后群体,然而百雅轩的产品线却十分单一,多的是几万到几十万元的大家名画;而价位较低的,或者风格抽象鲜明的当代艺术品明显缺乏,也不能满足多元化的审美需求。”798时态空间创始人徐勇对记者表示,“另一方面由于高端版画作品,相当一部分购买者为官员做送礼之用,而政府推行勤俭之风,确实也抑制了这部分需求。”

  链接

  所谓版画,是指作者在各种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可有限制地复印出多份不影响其艺术价值的原作。

  公司一般提供三种版画:丝网签名版(还原色彩好,大幅)、珂罗版(使用玻璃,特殊工艺,小幅)以及综合版(微喷油画布,立体感强,工艺简单)。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