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甫帖》的一些科学辨证问题(图)(5)

2014年07月02日 10:57   新浪收藏  收藏本文     

  其实《功甫帖》争议中的重要误失完全为张公说中:“我看到多少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鉴定工作上发生错误时,必定是脱离了、违反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把大小不配的残印强凑为“义阳世家”印是“违反辩证唯物主义”一例,忽略鲍氏家藏尽毁是“违反历史唯物主义”一例。张公自承亦有犯同病,这是资深科学家的度量,令人景仰。廿七岁时(1940年)所见是否拍品根本无须争论,日记中随意一言,难道下半生不能改观?据郑重《谢稚柳》记述,谢公七十九岁时(1988年)相信董源有五件真迹存世,八十三岁后自言有新看法,可见广受尊崇的大师绝不会固步自封,把张公日记断章取义用作论据,又“违反辩证唯物主义”一例。“唯物主义”就是只看真凭实据,按“科学方法”作分析比较,张公本人会采纳为据吗?启功誉其“不为古书画大名头所震慑,坚持冷静地、客观地分析研究”,这才是后人该尊敬学习的态度。

  结语:艺术不离真科学

  不论中外,公开批评私人藏品的事一般不会发生,除了侵犯隐私外还会打击个人财产名誉,所以拍卖行对买卖双方身份一般都保密。《功甫帖》在拍卖后当天媒体即已大事宣扬国宝回流盛事,将在美术馆公开展出,在这情况下作品的疑点曝光,负面评论自必也受同等关注,原因正如采访员报道解释,“在美术馆里起到美术教育普及的功能,作品是真是伪,关乎大事,欺世之作若登堂惑人耳目,贻笑后人”,“如若伪品能披着真品的外衣,堂而皇之地入境并享受到相关政策,将为日后的文物回流工作埋下无穷后患”,上博专家“公开研究结论,以正视听”,自是为民服务工作上应有的责任,物主刘益谦君态度开明,一再表示“我最想听到看到的是专家学者对《功甫帖》真正的学术性评判,……我作为一名民间收藏家和两家大型私立美术馆创办人的认识水平和公益热情,大家可以随便评判……”,“水平有高低、眼界有高下、功力有深浅,只要是心平气和的表达,就不会引起误读与误解”。馆中陈列双方不同观点的资料,也的确实现了创馆作“艺术品研究、……艺术培训”的理想,虽然耗资八百多万美元,不管结论如何,舆论意见是“《功甫帖》真伪之辩让上海的龙美术馆高调进入公众视野”,“如果拿钱做广告,也超过此价,同时此帖更带动了刘先生的知名度,在文物界创造了一个奇迹。”从半年来媒体史无前例地报道,可见对文化知识的推广和水准的提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短期内虽有不少意气争执,公私营美术馆目标相同,三十年后回首,相信会发觉这是一个前进的转折点,对文化的贡献是不能以金钱量度的。张公言:“既想知真,必须知假”,拍品永存,不但是后人学习的重要样本,也是富有纪念意义的里程碑。

  笔者身居海外数十年,去年9月在纽约苏富比拍卖预展时见到《功甫帖》,当时直觉墨色奇怪,不明所以,图②叶恭绰行书诗轴为同场拍品,墨彩远胜,极为明显。后悉《功甫帖》为《安刻》作品之一,更增疑惑,因为去年初考查柯九思名作《上京宫词》,知此卷亦为《安刻》作品,母本相信已随其他鲍氏家藏毁没,所藏《功甫帖》存世希望颇微,一考虑科学原理就明白墨色毛病,符合摹写特征。今年1月又见朱绍良君文中将四半残印凑合成两对,甚为不解,“义阳世家”印看拍卖图目封面已足察左右大小不配,无须比对,“图耤”两半印同歪两次的或然率微乎其微,2月收到朋友转递来北京招待会发布高清图片,墨色毛病更明,蛀洞甚不合理,歪印竟有割植痕迹,客观证据至此已足证为伪。3月底再悉翁氏著录藏印八方不对,即江翁二印必伪无疑,单此亦足证伪。不期4月收到《艺术新闻》3月号,转载林霄君在网上自行发布文章,主编在布告栏大字标题宣布拍品“为苏轼真迹”,“绝对不是双钩填廓,有了科学证据”。其实在网上流传的“假科学”多不胜数,由新方治癌至推翻量子力学,无奇不有,任何真科学家都经常收到同类“垃圾邮件”,见怪不怪,从不理会,报章杂志的记者编辑也不会上当,即若有意报道必先调查发讯人资历,再向附近大学或研究所请教对证,否则以讹传讹是必然的。笔者大半生从事科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纸张透光原理是大学物理初级教材,数码图像的处理技巧是研究小组内学生常用的,纸张吸墨原理有几个学生的论文都涉及,成果在美欧亚洲都曾多次应邀演讲,近年退休后才有暇吸收些艺文知识,凑巧去年因考查《陆继善重摹唐本兰亭序》而认识到“双钩填廓”一词,林君的透视图像是伪摹实据,竟颠倒用来证真,可见文物考证不能脱离科学。一时有感,将数月来所见有关《功甫帖》资料集合整理,草稿自存,无意卷入漩涡,近日因见故宫研究员杨丹霞君发表意见才改变了初衷。

  杨君言:“凡是见过苏轼真迹的人、对宋代书法有研究的人、练过几年毛笔字的人,只要他眼睛没毛病,平心静气、不带私心杂念来看这件《功甫帖》,其结论与我没什么不同。……这类假货不是可以靠嘴硬、人多、嗓门大、不停地说,打群架式的所谓‘学术研究’,或者打着所谓‘科学’旗号的仪器检测就能指鹿为马、让人信服的。”其实笔者对宋代书法从未研究,也未见过苏轼真迹,只对科学检测和背后理论熟识,结论与杨君无异。杨言“打着所谓‘科学’旗号”,显然怀疑内有乾坤,却又无力破解,令人深感中西鉴定科学水平之别。大学生写艺术论文各抒己见,东抄西袭也不会得零分,物理习题若学生把厚度与透光度混淆必定得零分,因为连基本定义也不懂,答题起步就错,岂能得分?基本科学有如各人饮水同源,即使冷暖感觉不同,有温度计显示水源读数,视乎精准情度,活动空间有限,“指鹿为马”是绝不可能的。但若一学生不知温度为何物,手感一锅热水烫手甚于一滴热水,不读书就会以为由体积大小可推测温度了,说服其他无知学生也不难,互传互证,信心十足,考试就全部零分了,这类情况常有,但批卷人是理科老师,不是文科老师。

  杨君言中“见过苏轼真迹的人、对宋代书法有研究的人、练过几年毛笔字的人”,就是把个人经验作了量度比较标准,正是问题的核心,每人经验、知识、能力不同,当然不会有共同比对标准。大部分写过毛笔字的人摹帖见惯自己的墨色与拍品相若,买本《宋代书法》看看也算研究过,逛逛博物馆也算见过苏书真迹,闻徐公称此帖“极为神采”,“真迹无疑”,业内商家响应者众,在这情况下,无深入知识的群众受影响是当然的,绝大多数人并无“私心杂念”,关注出于对文化的兴趣和求知欲,只是水平远在上博故宫专家之下。专家明知“所谓科学……指鹿为马”而束手无策,暴露了一个系统危机:若“假科学”可用来颠倒黑白,“贻笑后人”是小事,标准全失,假货与国宝也不能辨,文化何存?这才是大问题。“假科学”经媒体的“播音筒”转播,愈传愈响亮,扰攘半年,信以为真者不少,不信者对真科学也失信心。

  要在互联网上杜绝“假科学”是不可能的,但要避免同样事件闹大并不难,正规媒体与艺文机构必须设立防线,与附近科学研究所或大学部门建立协商咨询关系,有疑问几个电话电邮就可澄清了。不懂书画的真科学家看到“南虫北虫”之说都会亮红灯,由纸厚估计透光度是任何物理教授一见即知谬误,即使不谙文章内容也可一查作者资历,只要有英文姓名和曾经附属机构,由 Google Scholar 网页就能查出可有著作在正规期刊发表过,也可看出是研究主脑教授还是助手学生,无所遁形。笔者对网上“假科学”素不理会,因为有志学生必争取在正规学术期刊扬名,毕业有成后又岂会降格在网上发表研究?有些名望的真科学家都不屑一顾。艺术文化评论,由古代书画到现代电影音乐,人各有见,读者有兴趣就可发表广播了,科学是必须验真的。媒体能明此理,不为作“播音筒”,“假科学”就其怪自败,不能荼毒文化了。

  除了对外防范“假科学”侵入,艺文机构也当对内巩固真科学,应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把各种资料作系统化整理,建立公共的检测比对标准,有如科学家建造一套测量仪器,这就是半世纪前张公指示的路向:“以科学的方法来分析……打下比较有据的材料基础”,与今日西方鉴定文物的路线不谋而合,此所谓高瞻远瞩,令人叹服。

  “假科学”以鱼目混珠,真科学辨鱼目以保珍珠,张公真言:“科学的真理,真是‘不可须臾离也’的”,谨此以志。

  说明

  笔者与纽约苏富比公司及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人员均认识,于6月18日直接传达全文,征求双方意见,希望若有异议可私下讨论解决,并请苏富比方面转递刘益谦君。另又邀请张子宁君任“和平观察人”,可对所有电邮通讯见证。6月24日纽约苏富比书画部回应维持前已发表的立场,到目前为止未再对任何正反言论置评,不能代为转达刘君,对本文发表方式无意见,将来有需要可再发言或交流。上博书画部凌君回应认为论述清晰、有理,并无异议。张子宁君对文章提供了宝贵意见,谨此致谢。

  笔者不认识刘君,未能事先直接沟通,谨此致歉。任何行业有竞争才有进步,独力创立美术馆,自由发展,不受掣肘,能人所不能,前途无限。例如张公《木雁斋笔记》五十年来未有人好好整理排版加插图片刊行,故宫绘画馆创办人如此巨著,只在旧书网卖影印手稿缩本,这种工作的教育意义非任何一件藏品可比,事成功德无量,人人感谢,《功甫帖》真伪何足介怀?

  (作者系美国麻州大学安城分校物理学学者。其父王南屏与张葱玉、谢稚柳交往颇多,曾收藏苏轼《题王诜诗词帖》、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等。本文注释未收录。)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