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令发《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全文 揭南海仲裁闹剧

2016年07月11日17:58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藏品展示史实、揭示真相:彭令公布《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全书内容,世界认清南海仲裁闹剧!美菲扰乱“二战”后国际秩序,意欲何为?

书影六:民国三十六年初版《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封面书影一:民国三十六年初版《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封面
书影一:民国三十六年初版《南海诸岛地理志略》版权页书影二:民国三十六年初版《南海诸岛地理志略》版权页
书影八:民国三十六年初版《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之《目次》首页书影三:民国三十六年初版《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之《目次》首页
书影七:民国三十六年初版《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之《前言》书影四:民国三十六年初版《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之《前言》

  《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全书内容)郑资约 编著  傅角今 主编

郑资约郑资约

  作者简介:

  郑资约(1901—1981年),字励俭,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县。早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后赴日本东京教育大学地理研究所深造,学业完成后归国,返回北平师范大学执教,后赴东北大学就职。七七事变爆发后,率东北大学地理系学生,迁校于四川三台。抗战胜利于西安西北大学执教。其间,国民政府聘其为内政部接收南沙群岛专门委员,负责参与南海岛屿国界的划定,及整理南海水域的岛、礁石群及沙滩名称的工作。解放后,郑资约先后在台湾师范大学、文华学院、美国威斯康新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教。于1981年在美国洛杉矶去世,享年81岁。主要著作有:《四川新地志》(重庆正中书局,1936年)、《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琉球地理志略》(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年)、《中国地埋》(台北正中书局,1952年)、《地理学概论》(上下册,新加坡世界书局,1962年)、《季风区亚洲地理》(新加坡世界书局,1963年)、《想起了南中国海》(地学论集,中华学术院,1977年)等等。

  主编简介:

  傅角今, 地理学家。长沙府醴陵人。1920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后留学德国莱不齐大学。回国后任省立长沙一中、长沙长郡中学等校地理教员。后任湖南省政府统计室主任。1936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地理研究所进修。1938年回国,任复旦大学教授、国民政府内政部方域司司长,恢复和明确了我国版图轮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师范学院、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地理系教授,系主任。编著有《地理学导论》、《世界石油地理》、《湖南地理志》等。

  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内政部设置方域司,主持政区划分、国土疆界管理等事宜。傅角今任司长,亲自带队考察、勘测中国南海、中缅边界,提出南海诸岛、葱岭(帕米尔高原)、江心坡、萨彦岭、江东64屯 以及 琉球群岛 等本属中国领土的依据,恢复了我国版图轮廓南北长于东西的本来面目。

  该书简介:

  《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于1947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发行,平装本32开96页。是作为内政部方域丛书之一而出版的。郑资约编著,傅角今主编。内有《南海诸岛位置略图》、《南海位置鸟瞰图》与《南海等温线图》等,且附《内政部公布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南海诸岛位置略图》为南海海域划界、定名:用11段国界线,圈定了中国南海海域范围,将中国的最南疆域线确立至北纬4°,当时中国将“曾母滩”改名为“曾母暗沙”,划归中国海疆线之内。成为如今中国坚持的南海主权九段线的来源,这是我国维护海洋领土的重要法理依据。按照诸岛所处地理位置,将“团沙群岛”改名“南沙群岛”、原“南沙群岛”改名“中沙群岛”,并在其四周标定了一条由11根断续线组成的U形线,恢复和明确了我国的版图轮廓。《内政部公布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中明确有“民主礁”即今“黄岩岛”。

  该书全面而详细地叙述了南海诸岛的历史和地理概况等。该书是以政府的名义公开发行的,是我国拥有对南海诸岛无可争辩的主权的强有力的佐证和极具纲领性、权威性的重要文献。

  正文

  特别说明:彭令根据所留书影即书页照片匆匆整理,若有错误,请核对彭令已经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南海博物馆筹建办的原书。

书影九:民国三十六年初版《南海诸岛地理志略》正文首页书影五:民国三十六年初版《南海诸岛地理志略》正文首页

  主编傅角今序言

  我国所属南海之东沙、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曾于二次世界大战中随广州、榆林之失陷而沦于敌手,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日战事胜利结束以后,我政府于九月九日起开始接受日军投降,逐渐恢复故土,及至接收南海各岛之时,已届卅五年年底,是为我最后接收之一片故土。

  此役内政部方域司曾派员参加,主办建碑、测图、及调查诸事宜。郑资约先生乃参加接收人员之一。全体人员于三十五年十月二日会同由京出发,至今年(三十六年)二月四日任务完毕。

  接收归来,郑先生将所见闻并参考有关书刊,撰成《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一书,此为方域司方域丛书之一种。谨于付梓前夕,述其原委,藉当序言。

  傅角今 三十六年十月一日于南京

  ———方域司成立一周年———

  第一章 绪言

  我国沿边之海有四:曰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而以南海为最大,亦居于最南。南海岛屿滩礁最多,大小凡达一百五十以上。依其位置之分布,可划为四群:曰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各岛之位置,以与大陆之距离言,东沙居南海之最北,距广东最近,略居汕头之正南方一四○海里,约当北纬二十度附近;西沙群岛约位于海南岛榆林港之东南一五○浬;中沙群岛在西沙之东侧,相距甚近;南沙群岛则居南海之最南部,其最南之曾母暗沙,远达北纬四度,为我国领土之向南突出最远部分。东南紧邻菲律宾之巴拉望,英领婆罗洲,我国最南部之国界,即包绕南沙群岛之东南西三面。

  第二章 地质地形

  第一节 各群岛之地体构造

书影一:《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中的1947年中国《南海诸岛位置略图》书影六:《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中的1947年中国《南海诸岛位置略图》

  世界之岛屿,依其构成,可分类为三:曰陆岛,曰洋岛。洋岛又有火山岛、珊瑚岛之分。南海各群岛,可谓全部属于珊瑚岛之一种。珊瑚岛由珊瑚礁构成。珊瑚礁乃珊瑚虫之遗体。珊瑚虫为海中动物,体小而软,具胃口及触手,以捕取食物,喜群居,多丛集于海底之固定土石上,而向上发展。其生活条件:(一)海水温度在20℃以上。(二)海水深度限于二四○呎以内,一五○呎以内更为适宜;二四○呎以外之深海,则已绝迹。(三)须海水清澄,无河流注入之处,尤为理想。以此只繁殖于热带浅海中,而以非洲、澳洲、及中美东岸分布最广。我国海洋则以南海中最为发育。

  珊瑚虫吸取水分中之Ca(HCO3)2,而排出碳酸钙,以组成其骨骼。软体附于骨骼之外表,而逐渐成长。新者甫生,旧者即死,积久则成巨厚之骨骼。虫之生长,以争取温度及食物,故多向上生长及向两侧伸展。故石质基盘继续增加。珊瑚之骨骼,或分枝而呈树枝状(Coral trees),高者可达十五呎。或呈半球状(Half spherical coral),直径亦有达一五呎者。

  碳酸钙之基盘,杂以泥沙及其他海生动物之介壳及骨骼等,堆积渐厚,再经自然之压力,复经温暖海水为之胶结,乃变为白色固体之石灰岩,其上复有珊瑚丛生,是即为珊瑚礁。以珊瑚虫不能久离海水生活,故所成之礁不能高出于低潮水面,而略略隐覆于水面下,呈一广平台状地形。广平礁台形成而后,再经海波之冲击鼓荡,将其他珊瑚骨骼、礁岩、岩块、泥沙、及其他动物介壳遗骸等物,运送于礁石之上,推积渐高,而礁台之中心部先露出海面,是之谓珊瑚岛。以是此类岛屿面积多属狭小,岛周之珊瑚盘反极广阔。

  珊瑚礁之种类 珊瑚虫必附着于海底固定之土石上、而生长已如上述,其所成之礁,以其与下方土石之位置关系可区分为三种:

  裾礁(Fringing Reefs)珊瑚在温度适宜之浅海中,依陆地或岛屿边缘而生长,渐渐组成平台,抵海水面而向海方伸展,其状有如附于陆地之裾,故名“裾礁”。礁之广袤,视海滨地形而定,坡陡者礁狭,坡缓者则礁宽,可达数里。

  堡礁(Barrier Reefs)裾礁成后,因陆地下沉,或海水上升,礁没于海,新珊瑚随海底之逐渐下沉,而继长增高。其成长也,以岩礁之边缘繁殖特速,先达水面,而成平台,渐亦有出水成岛者。如是岛或礁与陆地间保有相当距离,二者之间为浅水,岛礁之外为深海,岛礁低伏于陆前之海上,有若大陆外围之堡垒然,故名曰“堡礁”。此堡礁往往顺陆边延长数里,有防波御岸之功。世界最著名之堡礁,在于澳洲大陆之东侧,称“大堡礁”(The Great Barrier Reef),长达一、二○○公里。

  环礁(Atoll)岛陆再沉(或海水再升),堡礁随之而向上增长,岛陆沉没于水,只余四周之堡礁,连接如环状,是谓“环礁”。环之形,有长圆、正圆、及其他各种形状。或相连无入口,或入口甚多,残破片断只留环状痕迹。我国南海各珊瑚礁,多属环礁。岛之露出者,多为环上之一点,故各群岛中又多分成无数小群,排其位置多可显示环状。

  土壤 各岛之地质构成既明,其土壤性质亦自可推知。各岛土壤莫不由珊瑚礁及介壳类残骸风化而成,故其中含石灰成分极多。又因近海,故富含盐分。著者曾以船上所携带之淡水盛之杯中,取岛上土一捏投入,搅而尝之,颇带盐味。琛航岛(西沙)东部二小湖之浅水,南部椰树下石隙中之井水,及太平岛(南沙)之井水,均微带咸味。日人在永兴岛(西沙)所植菠萝,据曾在该岛工作之工人云,甜味颇少,各岛之椰子亦然。

  就土壤之物理性质言,凡岛(Island)及沙洲(Sandcay),多为细砂质土,如永兴、太平诸岛皆是;琛航岛东南方,有砾质砂土分布,然所谓砾也砂也,亦不外珊瑚及介壳类之残骸断块而已。各岛露出已久,林木丛生,而其根茎枝叶之腐朽而成为腐植质者,亦所在多有。故林中或草下之土,往往呈黑褐色,以此揣测其土质,当甚肥美,但粗松多孔,以手搔之,顷刻数寸,恐不蓄水,当不宜于稻。各岛边所围之白色沙滨,纯为流沙,富含钙质,更以高低潮之每日往复涨落,故寸草不生。

书影二:《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中的1947年中国《南海诸岛位置略图》局部书影七:《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中的1947年中国《南海诸岛位置略图》局部

  第二节 各群岛之地形特征

  南海中各岛礁星罗棋布,或深或浅。兹以其与水面之关系分类,并定为下列各种名称,以示区别:

  隐没于水面下者,有滩、暗沙、与礁之三种地形。其在水面下较深处之珊瑚礁,且呈广阔之台状者谓之滩(Bank)。由大滩又向上生长,高突距水面较近者谓之暗沙(Shoal)。至所谓礁(Reef)者,系指隐伏于水面下近处之珊瑚而言。此种多系新生之珊瑚礁,礁上遇有大块礁块或岩石时,往往矗立水面之上,即礁本身亦多有于干潮时露出者。

  其露出于水面之上虽高潮亦不能淹没者,其地形又有岛与沙洲之区别。砂洲(Sand cay)为新出海面之岛,其成因与珊瑚岛同,只以出海不久,尚为浅砂一层平铺,海拔尤低于岛,遇大风浪时,常有被侵之虞。因时代较新,多无鸟粪层之堆积,土多砾质砂土,植物被覆,较少亦贫。

  岛屿(Island,keak)砂洲再经久堆积而成岛屿,高度多在四五公尺之间。岛上多为平顶。岛周有狭长之白色沙带围绕,岛上植物繁茂。白色沙带为高低潮汐往复地带,纯为流沙,寸草不生。

  南海诸岛之地形,与吾人在其他沿海所习见之岛屿异。其岛高极低,面积极小,是其一般的特征。此一究其地质的构成,自亦不难明了。诸岛中极少超过十公尺者。以四五公尺最为普遍(西沙群岛中最大之永兴岛,高五公尺,面积七·四方市里。南沙群岛中最大之太平岛,高四公尺,面积一·七方市里)。海上望之,十浬外不得见,雾天尤难寻觅,航者视为畏途。

  因岛过低,海风漫岛而过,船泊于岛侧不能避风。尤有困者,岛高虽低,而围绕于岛周之暗礁藏于浅水中,其面积皆延展至岛之数倍,或数十倍。礁之上于低潮时,水多深仅两呎左右;礁之外则为无底之深洋。礁上太浅不能航行,礁外太深,锚不见底,欲觅良好锚地,尤属困难。

  第三章 气象气候

  中国沿海占亚洲之东南隅,当太平、印度两洋之间。其气候属于亚洲之季节风区。季节风之原理,与海陆风(Sea and Land Wind)同。海陆风凡海滨多有之。亚洲为最大陆块,太平洋为最大水体,海陆气压之差最大,故所生海陆风之规模亦最大。

  第一节 亚洲之气压分布

  控制东亚气候之活动中心有四:即冬季之蒙古高气压,与阿留申群岛附近之低气压,夏季之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与蒙古之低气压是。此外赤道低压带之南北移动,亦影响于亚洲气候。

  一月蒙古高原剧寒,海平气压高达七四七公厘,赤道低压中心约七五四公厘,南移至澳洲北部。气压坡度,在亚洲东北部大致作东西向,气压差为三一公厘;在亚洲东南部,以至北澳,则作西北——东南向,气压差为二四公厘,因此冬季风分为二股:东北九省及日本盛行西北或西南风向,气流径指阿留地安低气压,是为北路;中国本部及菲律宾,风常作北及东北向,气流指向赤道低气压,是为南路。

  七月气压之分布,蒙古高原为一低气压所代替,中心为七五○公厘,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之势大增,中心可达七二八公厘。其楔端向西伸及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斯时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及于南海之滨,气压约七五四公厘。东亚气压坡度大体作东南至西北向,气压差仅为十八公厘,低纬海洋气流,冲向大陆方面。

  冬季高气压中心固定时,气流绕此高压中心作时针方向之旋转,而以外方倾角吹送。在华北为西北风,至福建沿海变为北风,再南至南海区域则成东北风。由十月或十一月至翌年三月间流行夏季气流,绕低气压中心以内方向倾角吹送,作反时针方向之旋转。此时南海区域成西南风,流行于六月至九月之间。

  第二节 南海之风向

  (A)季候风 南海之风向,以上述气压分布关系。冬季半年多东北风。夏季半年多西南风。二者随季节而变换,为控制南海之主要风向。

  东北信风,普通多自十月初始吹,始吹时为强风,南海北部较为显著。直至北纬十度概为疾风,往往连续十日不息,是为常例。至十二月、一月两月中,以最大风力定吹,是为最盛时期。入三月风力衰,渐转为东风。

  居南海北部之东京湾沿岸,及广东南岸一带,东北信风由十月初至翌年三月间续吹不息。惟风向受地形影响,多顺海岸而行,在东京湾内,为东北风,在广东南岸,则变为东北东之方向。但海岸地方之信风,常受北风之扰乱,北风强吹时,常继续二三日之久。

  南西信风,普通四月后半始吹。南海之南部发动较早,北部稍迟。至五月末渐盛,以六、七、八月最为卓越。但强风亦不多,其消灭多在九月,而以北部为早,常在九月之初;南北较迟,多在九月之末。

  东京湾内四五两月频吹南风,由六月至八月定吹,但无强风,风力极少超过蒲福尔风级(Beaufort Scale)之四级(13—18哩/时),于此时多阵风天候,海南岛亦然。

  二风之交代期,即四五两月及九月下旬十月初旬间,风力较弱。二风相较,北东信风较西南信风为猛烈,且持续力亦强。二者皆于中绝时,则成东风或东南风,常继续吹送至一二日之久。二风季内,皆有拱云阵风(Arch Squall)发生,最为危险。拱门状之云自地平线上升时,每发生急遽大风。拱云达天顶附近时,则必随有暴雨。

  (B)海陆风 南海各海岸,于信风微弱之时或微弱之处,常有小规模之海陆风发生,而以二风交代期中及西南信风期中为多。东京湾内海陆风最为显著。

  第三节 南海之气候

  (A)气温 本区位置居我国最南,广州当北回归线附近,海南岛之榆林港约当北纬十八度。南沙群岛之北部当北纬十七度,南部则达北纬四度,故南海全部属热带气候。此次接收南海诸岛,时值气候最冷之际,于太平岛曾为三日(十二月十二、十三、十四)之气温记录,每晨六时皆摄氏二六·六度,每日下午二时为二八·八度。以包处海中,受海水之调剂,其一年中寒暑之差极少,酷暑期六、七、八月之气温,与冬季亦无大差别。终日海风徐徐,并无溽暑之苦。惟北部接近大陆边缘地带,冬夏气温变化略显。香港冬季气温最低为一五·九度,夏季日中可达三○·六度。东京湾北部夏季可达三一·七度,冬季最低为一六·七度。广东海岸,以位于大陆之边缘,当冬季干燥凉爽之时,北风一至,气温有时急降。

  (B)降雨 本区为多雨地带,平均每年总量皆在一、○○○公厘以上。雨之季节分布,在南海中各岛屿上,区别极小。全年分布略匀。南海之北岸,则以夏季西南风时降雨最多,称为雨季。冬季东北风时较少,称为干季。故其雨季一般随西南风之来,五月开始。东京湾北部及广东南岸之多雨期,自五月或六月直至九月,而以十二月至翌年三月为干季。东京湾沿岸七八两月雨量最多,海南岛东部九月间雨量最多,七八两月雨量亦丰沛,此均为台风活动之结果。当此时也,雨量即为全年最多,温度亦为全年最高,温高湿重,蒸暑难忍。

  (C)云量 南海北部沿岸地,年平均云量概为六或七。东京湾及香港皆以春季云量最多,而以十及十一两月天气最为良好。广东海岸及安南大部,则以五月多晴,七八月多云。

  (D)雾及视界 东京湾内,当东北风季中,视界常感不良,尤以一—四月间之细雨期,湾内展望更为困难。平时雾薄,早雾日出则灭。一—四月间之雾期,浓雾常持续至旁午不消。

  东北风末期将届时,琼州海峡及广东南岸附近常有大雾。香港之雾则多在三四月间。

  第四节 台风

  (A)台风之发生北太平洋西部及我国南海、黄海所遭遇之猛烈的热带低气压,统称台风,强风之意也。其发生之地带,大多数在北纬五—二○度与东经一三○—一五○度之间。我国南海所遭遇者,其十分之七为来自菲律宾之东方,其发生于南海本海者,仅占十分之三。其起于南海者,例在北纬七—二○度与东经一一二—一二一度间之地域。尤以起于吕宋与西沙群岛间者为最多。

  台风之发生地,一般为移动的,在纬度上言,约以四至八月在北方,九至次年三月在南方,经历年测定其移动情形,略如下表:(略)

  自经度上言,亦有移动,一至六月间向西移动,此后直至十二月,始渐向东移。十二月时台风之发生,常远在南海之东方。

  (B)台风之季节分布依上海徐家汇天文台之记录,在一八九三——一九一八之二十六年中,共发生台风六二○次。其中发生于东经一二○度以西,北纬二五度以南之中国南海者,占二五五次,其月别分布约如下表:(略)

  观上表可知南海台风之发生,以六至十一之六个月较多,十二至次年五月之六个月为少,即多分布于夏秋二季,而以冬春二季为少。此盖略与信风有关。多的半年中最多之月为七至十月,略后于西南信风最高顶之六、七、八三个月;少的半年中最少之月为二至四月,亦稍迟于东北信风最强之十二月一个月。检其平均次数,五月开始增加,适为西南信风之始吹时期,十月开始减少,正当东北信风初来之月。是台风之消长,与信风息息相关也。

  (C)台风之进行台风内之气流与一般低气压涡流同,依照(Buys Ballot)法则,吹向低气压之中心。北半球以内方倾角吹向时针之反对方向,低气压中心为平稳区域,称台风眼。此暴风系全体有进行运动性。一般在北纬一五度以南向西北西方前进而有向右转向之倾向,故大多数台风随纬度之增高而进路逾行偏北,往往有右转而偏东北方者。此谓之转向。进路达于最西方之点,称转向点。台风平均转向点由一至七月远移于北方及西方,入八月后开始向东方及南方移动。转向点之移动范围,略当北纬一五—三○度与东经一○七—一四○度间之地带。

  第五节 南海之海流

  南海海流,主为随信风而生者,有东北信风皮流及西南信风皮流两种,今分区述之:

  (A)南海西部

  东北风季 东北信风盛吹时间(十一—一月)常发生十分发达而强度的信风皮流,沿南中国海岸及越南东岸而南流。此流可直达北纬四度附近,成西南西——南南西之流向。逾过喀里马他海峡(Carimata Str。),入爪哇海(Java Sea),而成偏南或东南流向。海流之幅甚狭,其平均流速,于十一至次年一月间,在北纬四—十四度间之南部地域为○·七浬,北纬一四—二二度间之北部地域为○·五浬。

  西南风季 西南信风流行之五至七月间,常发生于东北信风皮流方向正反对之海流,惟其流势较弱。平均流速在北纬四—十四度间之南部为○·三浬,北纬一四—二二度间之北部地区为○·二浬。两种皮流流速,皆以北部为缓,南部较速。

  信风皮流之持续期及流速,随纬度而异,约如下表:

  一九一○—一九三四年间南海海流速度(浬/时)之平均月别分布:(略)

  (B)南海中部及东部

  此部海流颇不规则。东北风季中,向西及南二方向间之海流,较流向他方向者为多。西南风季中,向东及北二方向间之海流,较流向他方向者为多。各风季中,其不定方向之海流频度,殆无超越于信风方向之海流频度者。

1 2 3 4 5 下一页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南海诸岛珊瑚礁群岛西图五浬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