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是民国时期四大“公子收藏家”之一,其收藏之富之精,堪与张伯驹等比肩。张学良的收藏多是早年购进的,涉及到古籍、文玩、书画等领域。其中的书画部分,在1994年4月10日由苏富比在台北设专场拍卖,曾引起巨大轰动。不仅是因为这批书画本身的价值,也因为它们是属于“千古功臣”张学良的珍爱藏品。
张学良早年在京津地区收藏古代书画时,得到好友胡若愚、结拜兄弟周大文两人的指点。两人根据张学良喜欢明史的特点,帮他逐步确定以明清书画和明清名人墨迹为主的收藏方向。
一位是位叱咤风云、统领三军的大帅;另一位则是享誉海内外的国画大师。身世、经历、禀赋、才能等截然不同的文武奇才,本风马牛不相干,但却有过一段颇为有趣的书画奇缘。他俩的相识,缘于石涛的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张学良去北平,特意拜访了画家齐白石。两人一见如故。齐白石的画室是不轻易让人参观的。但那一天,齐白石破例亲自带张学良来到挂满了画作的画室,一边观赏,一边解说。
在世人眼中,张学良是风流倜傥的民国四公子之一,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少帅”,似乎有点不学无术的公子哥、一介武夫的味道。而实际上,张学良乃一儒将也,他不仅国学功底深厚,精于诗词,更写得一手好字,行书、楷书、隶书、篆书皆有不凡功底。龙飞凤舞的草书、遒劲秀丽的正楷、行云流水的行书、凝重精美的篆体,张学良样样信手拈来。
张学良不仅自己作诗写字,还善品鉴,喜收藏,广交文人雅士,是民国时期收藏界最负盛名的“四公子”之一。按照张学良自己的说法,“我当年在北方,我算是差不多第二,就不能说第一。我在要是第二个,就不算头一个,就这么讲。我从前没有旁的嗜好,就是收藏字画,个人管道也有,拍卖的也有,一种嗜好。”
张学良曾收藏古代书画600余件,其中有王献之的《丙舍贴》、小李将军的《海市图》、董源的《山水卷》、郭熙的《寒林图》、宋徽宗的《赦书》、米友仁的《云山图》等,均为珍品。
张伯驹是老一辈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名人、书画鉴藏家,在诗词、戏曲、书画等领域均卓有建树。他与潘素女士一道,倾毕生心血与财产,收藏了大量国宝书画,并于1956年将8件古代法书珍品无私捐献国家。
1941年在上海时,汉奸汪精卫手下师长丁雪山欲行敲诈勒索,突然把张伯驹绑架,勒索赎金300万伪币。但张伯驹宁死魔窟,也不愿变卖所藏古代书画赎身。和绑匪僵持了8个月,经过多方奔波借贷,张伯驹终于被赎出来。
袁克文的古玩收藏方面乃藏书最精,多为清廷内府藏本,价值最高的有29种、116册;但他兴趣广泛,兼顾其他收藏。以下是他的代表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