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为集邮留下一份遗产
今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当天,《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见图)发行,全国各地纷纷举办邮票首发活动以示纪念。
文化遗产是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集邮是历史的记录者。在举办集邮活动、制作特色邮品、参与集邮联谊的过程中,集邮界人士常常自问:“我能为后人留下什么?”
著名邮票设计家邵柏林先生,近日将《庚申年》猴票首日封设计手稿、中国邮政标识设计手稿以及相关书刊等珍贵资料捐赠给了天津邮政博物馆。
“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已经不属于个人,应该回归社会。”邵柏林先生的无私捐赠,受到了广泛关注与称赞。
集邮一辈子,收藏一辈子。“自己珍藏的东西最终应该走向何处”,一直是集邮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是留给子孙后代?还是捐赠送人?不少集邮者,特别是老年集邮者在思索着。思索的过程,也是徘徊的过程、犹豫的过程,甚至是痛苦的过程。
真正的集邮者,把集邮视为生命。为自己珍藏的东西找个好归宿,犹如为自己的生命“设计”出一个好结果。
人的生命有限,但集邮的意义无限。无论把自己珍藏的东西交给谁,“使其发光、发热,使其更有价值”都是集邮者的普遍期待。
请把东西捐给博物馆吧!博物馆是社会的公共课堂,是讲述历史、传承文明的地方。邮品史料“住”在博物馆里,能得到工作人员科学而规范的照料,并能最大程度地面向社会公众传播集邮文化。
请把东西送给晚生后辈吧!对于集邮界的广大青少年集邮者来说,即便是最简陋的邮品也能成为“集邮启蒙教材”;对于集邮者自己的子孙后代来说,一枚枚家传的邮品无疑将成为重要的家庭文化遗产。
请把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吧!将邮品送给身边的邮友,可以帮助其顺利编组邮集;将邮品拍卖,并把收到的钱款送给生活上出现困难的邮友,可以使其暂时渡过难关。
破烂废纸,是不会发光、发热的,更不会成为文化遗产。集邮者徜徉在集邮的海洋里,应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什么东西都收藏;相关部门在设计、开发、制作邮品时,应注重简约包装与厚重文化并重。
为后世留下的应是精品,而不是糟粕,这是集邮界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一个圈子里,正气饱满了,邪气自然就无处藏身了;积极的事多了,消极的事自然就少了;高尚的人多了,恶劣的人自然就少了。集邮界也一样。
集邮者为后人留下的,除了物质层面的邮品资料,还应有精神层面的向往和榜样。方便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成就自己。为集邮事业无私奉献,向身边邮友伸出援手,为集邮后辈加油鼓劲……集邮界的无数前辈已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并指引我们将这些宝贵的精神品质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四叉)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 生肖赠送版正悄悄在转变2016-07-04 11:47
- 纸张的摄影艺术:用铅笔画拼接现实2016-07-04 07:05
- 古典文学邮票稳中有涨 可择低入市2016-06-29 16:46
- 线上交易为古币市场注入新活力2016-06-12 13:43
- 五种最适合懒人的文玩 不用盘2016-07-04 07:14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