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古玩村年交易额超2亿元
2016年11月25日07:18 和讯网 收藏本文
罗林、梁剑锋、记者陈国菊 文/图
在高安市龙潭镇有个名气很大的村名叫老屋村,这里的村民虽然很“土”,却靠捡破烂“捡”出致富路,靠淘旧物“淘”出了大市场。如今全村有千余人从事古玩产业,每年古玩交易额突破2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古玩村。日前,记者来到该村,探寻老屋村的“泥腿子”是如何从守着“金饭碗”受穷到闯市场致富的嬗变历程。
丰城回收商为村民指明商机
来到老屋村,发现老屋村的村民玩古董玩得很专业。走在村头巷尾,满目都是古家具、古雕塑等品种繁多的古董。那些过去家家户户都认为不值钱的古牌匾、古瓷器,都地收集在一起,把古玩生意做成了产业,成了闯市场的一张亮丽名片。
据介绍,老屋村是个千余人的大村庄。过去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祖祖辈辈守着一亩三分地,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1987年的一天,一些丰城人来到老屋村,住在村民况亮明家,每天在老屋村及附近村庄收购破烂。这些丰城人还真看上了那些看起来很旧的饭碗、杯子,还有挂在村民家门上的匾额等。况亮明在和这些人聊天时得知,这些在村里常见的东西,在外面可以换不少钱。于是,况亮明和哥哥况日辉也在当地开始从事古玩收购。几年下来,兄弟俩竟然赚了不少钱。
在况日辉兄弟的影响和带动下,老屋村村民纷纷开始“淘宝”,做起了古玩生意,全村从事古玩产业的村民达1000余人。他们从最初的收购古玩古物到收购旧木加工仿古家具、仿古工艺品,甚至把整栋旧房买下来,重新组装好后转手出售。
京城练摊两个月赚10余万元
闯出市场后,老屋村人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在逐步占领周边市场的基础上,开始谋划更大的市场。
2003年下半年,村民况小平闯进北京市朝阳区古玩街摆地摊,贩卖从老家收来的古玩。两个月下来,他带去的古玩全部出手,挣了10余万元。他告诉记者,在北京练摊的时间虽短,却给了他充分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他到外面开店的决心。
几个月后,由况小平领头,村里合伙经营的老屋古玩工艺品店在北京开张了。经过七八年经营,如今,以“老屋”为名的古玩店铺由当初的1家发展到了现在的50余家,市场也扩展到了北京、珠海、上海等地。
昔日土里“刨食”,如今市场“淘金”。况小平告诉记者, 2015年,全村古玩产业交易额突破2亿元,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全村依靠古玩产业,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
一些村民走出国门做大买卖
老屋村的农民思想观念一点也不“老”,他们做“古董”买卖,在全国古玩市场也算是新意连连。不仅如此,一些村民还走出国门,闯进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地区开发“洋市场”。如今的老屋村民张口闭口都是古玩生意行情、收购成本、交易额、赚了多少外汇……整个村庄成为初具规模的古玩市场。
村干部况伟清告诉记者,每天前来老屋村淘宝的商贩川流不息,全村仅专门从事古玩买卖的达300余人,还带动了周边1000多人从事古玩产业发家致富。
精明能干的老屋村人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今年44岁的况太平,高中毕业后做起了木匠,整天起早摸黑跟着师傅去做工。1991年,看到村里人都做起了古玩生意,他也动心了,加入了收购古玩的队伍。在收购古玩的过程中,他发现古玩生意竞争越来越激烈,数量也越来越少,而外地很多人对古旧家具很感兴趣。于是他召集村民开了一个“诸葛亮”会议,大家集思广益,研究市场,拓展思路,决定收购木雕工艺品。
另辟蹊径竞争中寻求新发展
经过多年的市场打拼,“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已经成为老屋村人开拓市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更高目标。
近年来,况太平和几个兄弟来到珠海开起了古旧家具专营店。他们把收购来的古旧家具加工出售,一进一出,每件可以挣到数百上千元。
在经营过程中,况太平又发现江浙地区的文化产业颇为发达,特别是异军突起的影视基地,对木雕工艺品需求量大。这里的人经常会花上百万元买进整幢古屋,再经过打磨加工,把它还原成古建筑,成为旅游经营的一个景点,也有些人甚至把它作为居家别墅。
于是,况太平敏锐地抓住这个商机,在老家大量收购那些保存较好的古屋。然后,请木匠修复打磨,重新还原古屋面貌,再卖到江浙一带。他介绍,每还原出售一幢古屋多则可挣上百万元,少也有10多万元。
随着国内古玩资源越来越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老屋村人的脚步总是踩着市场的节拍。他们开动脑筋,放远眼光,力争做得更好。眼下,他们又盘算如何把古屋还原这个项目走出国门,也有的正在尝试将生意做到国外。不久,老屋村人的古玩买卖又将迎来新的发展前景。
来源: 信息日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古玩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