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艺术是个谎言,但却是一个说真话的谎言。 这位西方绘画史上最有创造性、影响力最为深远的艺术家,其画作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着不朽的地位。在他92年的生命历程中,有80余年都与艺术创作联系在一起,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其中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
1900年至1904年,谓之蓝色时期。在这个阶段,毕加索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风格。“作品背景蓝,人物蓝,头发、眉毛、眼睛皆蓝,蓝色主宰了他一切作品,而背景简化”。这与画家在这一时期生活的拮据,心境的忧郁息息相关,所谓艺术投影生活,正是如此。这一时期的作品包括《男子肖像》等。
《男子肖像》除了色调较为统一之外,毕加索也开始强调线条的运用,眉毛和眼睑则直接以曲线描绘,背景墙上悬挂的画作则更明显地大量运用线条勾勒。
1904至1906年,是毕加索创作的玫瑰红时期。随着他迁居巴黎,并开始结交女友,其蓝色风格时期也宣告结束。毕加索从后印象派色调的精细中重新发现形体上的简洁笔法,而这就是“玫瑰红时期”的典型画法。柔和的粉红色调开始渗透到其画布上原本单一的蓝色中去,并很快成为主要颜色,青春和爱情活生生地出现在画面上,人物形象往往是一些富有青春美或是魁梧的人,其画作呈现的是一个与流浪艺人和杂技演员接轨的世界,于是也有人称之为“马戏团风格”。
1907至1916年,毕加索进入了立体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创作特点是,不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 同时,赋予形式意味的构图和画面最终的震撼力,形态穿插闪躲于几何之间,色彩从单一变成复色。
毕加索以大量创作来探索这种风格,比如在《斜躺的裸女》、《站立的裸女》等作品中,强调椭圆形的乳房和折曲的四肢,藉由块状的结构组成扭曲的躯体。
1932至1945年可称为毕加索创作的蜕变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是,画作多为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以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抽象来表现痛苦、受难等感觉。作品包括《坐红色扶手椅的女子》、《朵拉·玛尔肖像》等。
在《朵拉·玛尔肖像》这幅作品中,毕加索仍然重视变形,引人注目的绘画技巧是对于脸部的变造,兼具拆解和装饰的原理。然而线条的使用在这幅画里大量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丰富而艳丽的色块。
1945年9月,毕加索将自己的一幅油画,托去巴黎参加世界工联大会的中共代表邓发带给毛泽东,以表达对传说中的延安的敬仰之情。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夫人李佩因当时代表中国妇女参会而知晓此事,“我只是记得,毕加索让邓发带一张画送给毛主席,邓发还拿着画让我看了一下。”
在巴黎期间,张大千携侣出行,受到巴黎艺坛赞美;连“硬闯”毕加索画门都大获成功,不仅受到热情接待,还与毕加索一起戴上面具,拍了化妆照。
张大千多年后在台北接受采访时说:“毕加索对我很热忱,多少沾我太太的光。”据徐雯波多年后忆述当年的情形说,她得知大千将要带她一同出席巴黎画展揭幕式时...
毕加索的绘画作品是国际艺术市场的“宠儿”,几乎每幅上拍作品都是拍卖会的大热门和吸金王,在被藏家激烈竞逐的同时,更创出一连串的辉煌天价。在世界最昂贵的20幅绘画作品中,毕加索就占据了9幅。1989年,是毕加索作品拍卖价从百万美元,狂飙至千万美元的分界线。这一年,他的《皮埃雷特的婚礼》在法国拍出5189万美元的天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