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西方抽象艺术的源起

野兽派和立体派促进了形与色的独立发展。是康定斯基进一步发现了它的奥妙,他在1910年画了第一幅断然抽象的水彩画,是一幅无具象愿望的、充满活力的重叠色点。
    抽象主义的产生除了有逃避现实的因素外,还有受到工业、科学技术推动的原因。现代化的建筑和环境,要求更为概括、精练和简化的艺术形式与之相适应;机器运转的速度、力量、效率这些对视觉来说比较抽象的因素,刺激艺术家去做抽象美创造的尝试,抽象主义艺术的产生是对写实艺术的补充。不以描绘具体物象为目标的抽象艺术,通过线、色彩、块面、形体、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抽象主义艺术家最有代表性的是俄国人康定斯基和荷兰人P。蒙德里安以及由他创建的风格派。前者主要是抒情抽象的艺术家,后者开拓了几何抽象主义的道路。俄国以马列维奇为代表的至上主义以及与之有联系的构成主义,也是几何抽象主义的派系。

抽象艺术中的构成主义和风格派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西方美术可以概括为两大流派:抽象的和非具象的;非理性的和梦幻的。就前者而言,偏重形式方面,其观念最为激进、影响最为深远的运动是俄国的构成主义和荷兰的风格派;而后者较偏重内容方面,其代表是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俄罗斯的结构主义】早在一次大战前,毕加索和马蒂斯在莫斯科上层文化圈子中比在巴黎更为人熟知。俄国的主要艺术杂志都刊登了许多立体主义绘画。 马列维奇吸收了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的新风格,并进而发展了一种他在1913年称为至上主义的纯抽象绘画。在这一年,他画了一幅最纯粹、最彻底的抽象画:在白底子上面了一个黑方块。同年塔特林创作了第一件纯抽象的浮雕,一件由金属、玻璃和木材构成的作品,把立体主义拼贴美术的观念推向极至。 构成主义者自称为艺术工程师,他们对现代机器、工艺技术,以及对塑料、钢材、玻璃等现代工业材料赞美不已。

【荷兰风格派】最纯粹的抽象运动是荷兰的风格派,它在观念意识上最强调精神方面。1917年风格派创于阿姆斯特丹,它的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等人。 风格派的艺术观念有完备的思想体系,这就是荷兰的唯心主义哲学,强调节制、明晰、逻辑的理性传统和所谓的"新教的反偶像崇拜"。风格派相信有一种普遍的和谐存在于纯粹精神的领域之中,在那里没有冲突,没有物质世界的物体,甚至没有一切个别性。风格派绘画的造型手段被精减到线条、空间和色彩等组成要素。风格派不仅在绘画和雕塑中,而且在建筑和设计领域,都引导着一种抽象倾向,对后来的艺术有着持久的影响。

构成主义的中坚:塔特林

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是从毕加索那里得到启发的。他的“构成”作品则彻底抛弃了客观物象,而完全以抽象形式出现。作品《绘画浮雕》便是塔特林悉心实验的一个典型。在一块木板上钉着不同形状的竹片、皮革、金属片和铁丝。这些真实的物体被安排在真实的空间里。每种材料都清晰地显示着各自的质感。这些“真实空间中的直实材料”,在这里成为绘画浮雕的构成要素。它们组合在一起,彼此呼应和联系,产生节奏和意味,构成了一个与客观自然毫无瓜葛的独立的艺术世界。在此,塔特林以其全新的艺术语言,创造出空间中形体的新秩序。

塔特林的“绘画浮雕”

构成主义运动的中坚:塔特林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Vladimin Tatlin,1885—1953)是构成主义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塔 1913年他在巴黎受到了毕加索用木材、纸张和其他材料所作的三维空间建筑的启发,开始利用玻璃、金属、电线、木材等工业材料来进行抽象浮雕的创作。他1919-1920年完成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是构成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对欧洲新建筑运动产生丁莫大的影响,成为构成主义的宣言式作品。他对材料、空间和结构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艺术家要熟悉技术、应该也能够把生活的新需求倾注到设计创意的模式中来。

塔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塔
 Tatlin设计的纪念塔计画就是代表构成主义者的雄心。这个纪念塔的设计图是既往所未看到的,高1300英尺,比Eiffel Towel要高。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纪念塔这一创作任务从1919年开始接受,最后塔特林设计了这个模型。它不用传统的建筑形式,而采用富有幻想性的现代雕塑形态。其中心体是由一个玻璃制成的核心、一个立方体、一个圆柱来合成的。这一晶亮的玻璃体好象比萨斜塔那样,倾悬于一个不对等的轴座上面,四周环绕钢条做成的螺旋梯子,玻璃圆柱每年环绕轴座周转一次,里面的空间,划分出教堂和会议室...

至上主义艺术奠基人:马列维奇

至上主义:1912年由俄国艺术家马列维奇创立的画派。至上主义是传统绘画时代终结的标志——而整个至上主义艺术团体中几乎只有马列维奇一个人。

马列维奇谈至上主义

 至上主义绘画彻底抛弃了绘画的语义性及描述性成份,也抛弃了画面对于三度空间的呈现。那些平面的几何形,不具有丝毫的体积感和深度感。在马列维奇的作品中,那些几何构图自由而奔放,在画面上形成一种旋转的或离心的动感,这可能与未来主义及辐射主义的影响有关。此外,马列维奇绘画中的表现性特质,也是蒙德里安那种冰冷的、中性的抽象画所不具有的。对马列维奇来说,一个方形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表现性个性,一切具有自身表现性特点的要素统统要排除在绘画之外。

至上主义艺术奠基人:马列维奇

 从接受严谨的西方艺术美学的教育开始,后和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成一起成为早年几何抽象主义的先锋,最终以朴实而抽象的几何形体,以及晚期的黑白或亮丽色彩的具体几何形体,创立这个几乎只有他一个人独舞的至上主义艺术舞台。“模仿性的艺术必须被摧毁,就如同消灭帝国主义军队一样。”这就是他铿锵有力的表白。

所有的至上主义艺术的基本上造型都源自于方形:长方形是方形的延伸,圆形是方形的自转,十字形是方形的垂直于水平交叉。马列维奇在其生涯的不同时期,画过好多个黑色正方形的版本,最后甚至伴随他长眠于地下。以此为代表的至上主义作品,其内涵均存在于其本身以及与其有关联的东西上。一具至高无上的黑方块,并不象征任何东西,它只是一种存在。由此而推进,则最终在《白色上的白色》成了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马列维奇:白底上的黑色方块

1913年,马列维奇画出了著名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块》,这是至上主义的第一件作品,标志着至上主义的诞生。马列维奇在一张白纸上用直尺画上一个正方形,再用铅笔将之均匀涂黑。这一极其简约的几何抽象画,于1915年在彼得格勒的《0、10画展》展出,引起极大轰动。观众们在这幅画前纷纷叹息,“我们所钟爱的一切都失去了……我们面前,除了一个白底上的黑方块以外一无所有!”不过在马列维奇看来,画中所呈现的并非是一个空洞的方形。它的空无一物恰恰是它的充实之处;它孕育着丰富的意义。

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终极之作:白底上的白色方块

 1918年,马列维奇最著名的《白底上的白色方块》问世。这一标志着至上主义终级性的作品,彻底抛弃了色彩的要素。白色成为光的化身。那个白底上的白方块,微弱到难以分辨的程度。它仿佛弥漫开来,并在白炽光的氛围里重新浮现。在这里,马列维奇似将进入一种难以用肉眼看见,难以用心灵体察,难以用感觉品味的境地。所有关于空间、物体、宇宙规律的当代观念,在这里都变得毫无意义。画家所要表现的,是某种最终解放之类的状态,即某种近似涅的状态。这是至上主义精神的最高表达。“

从马列维奇到康定斯基:
冷静的实验狂人

在1914年至1921年间,康定斯基在莫斯科接触到大量马列维奇创作的至上主义作品,并在其之后的作品中也加入了几何学的元素,这可以看作是他对至上主义的善意回应。但康定斯基还是侧身走向了与马列维奇完全不同的非具象主义道路,并也将这条不同的道路,与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等一起推进到极致的边缘。具体来说,马列维奇是从带有玄学色彩的纯几何抽象中走来,而康定斯基则是从表现主义中走来,他尝试着将不同的色彩与特定的精神和情绪效果产生关联,甚至开始用从音乐那里得来的加标题的方法来表达意图,像“构图”、“即兴”、“抒情”等等,将剥离掉物质内容的精神与情感符号化、可视化。

线条和色彩成为画中独立的要素。线条的断续形成了张力,产生贯穿全画而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节奏。色彩独立地表现形状,作为平面而游离于一个不确定的空间,与那描述性的内容相分离。画中的物象不再是被某种外在光源所照亮:光完全来自于色彩本身。 康定斯基曾总结出一整套的有关抽象主义艺术的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艺术不是客观自然的摹仿,而是内在精神的表现;其二,艺术表现应是抽象的,而具象的图像有碍于精神的表现。

抽象艺术的奠基人:康定斯基

1908年,康定斯基移居穆尔诺的阿尔派恩镇。在那里,他画了一组风景画,其中自然主义的形象逐步融化为具有强烈反差的色块。其作品同野兽派同时代创作的类似作品的差异还是能够辨别的,但康定斯基的演变极为迅速:早在1909年他就开始深入探讨抽象风格了,十分随意地用色彩斑点与与条饰覆盖画布。

【康定斯基:蓝骑士】“蓝骑士”(1903)也许是康定斯基在1900年的最初十年里的最重要作品。画中一名骑士身披蓝色斗篷,身跨白马,飞速穿越一片山地牧场。骑士和马匹在草地上落下的阴影是深蓝色的。画的前方有很多散乱的蓝色阴影,可能是没画出来的树影。蓝骑士在绘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但没有明确的定论,马的步态不自然(康定斯基想必知道)。事实上有人认为骑士身携一孩子,同样也可以认为骑士还有另外一个阴影。康定斯基把骑士画成一群色彩的组合,而并不注重细节。“蓝骑士”与现代画家的作品相比没有特别卓着之处,

康定斯基初期的艺术

 康定斯基的纯抽象艺术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在他从艺之初,也是从捕捉现实世界的形象开始的,所不同的是,他不着眼于形象的真实再现和细节的描绘,而是凭借无与伦比的色彩来强调情感的表现。
    康定斯基的绘画,在1910年转为彻底抽象之前,主要趋于野兽主义的风格。他1896年从莫斯科来到慕尼黑之后,便全身心投入前卫艺术运动中去。他曾在巴黎渡过数月,在那里接触到印象主义、象征主义、野兽派及立体派的绘画。这对于他日后抽象绘画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必要的启示。他认识到色彩在绘画构成要素中占有首要地位。
    1889年康定斯基参加了一个民俗调查小组,对莫斯科北部的沃洛格达地区进行旅行考察。他研究了当地民间艺术中在深色背景上使用明亮色彩的手法,这种手法在他早期作品中留下了痕迹。

康定斯基初期的艺术:《马背上的情侣》

康定斯基初期的艺术:《带弓箭手的画》

康定斯基艺术的音乐性

 康定斯基强调了绘画和音乐之间的联系。他认为,虽然音乐(声音)必须在时间中产生,绘画(色彩)必须建立在平面之上,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共性(即抽象性)依然存在。例如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一个受测验者随着乐曲的弹奏,它能够准确地根据声音来选择放在他面前的各种与之相对应的颜色。
    由于人们内心中存在着这种“音乐——绘画”之间的联感,所以,康定斯基认为绘画也应当像音乐一样,不是通过事物的表象,而是以各种基本的色彩,通过形式的规定,来反映和表现人们的内在感情(精神)。

康定斯基的即兴系列

1914年,他画了第一幅《即兴》,并运用水彩颜料。这幅《即兴》,已多少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现了。 康定斯基是一个神学理论的信徒,其实他讲不清自己的理论。但他相信,艺术在某些先验的意义上,能够纠正知识。对这一点他似乎十分坚信。他说"艺术所赖以生存的精神生活,是一种复杂而确切的,超然世外的运动。这种运动能够转化为天真(Simplicity),这就是人的认识活动。"

康定斯基:即兴26

康定斯基:即兴7

康定斯基《即兴31 号》
《即兴31 号》是画家抽象主义风格探索阶段的作品,也是一幅很迷人的作品。画面中只能看到各种颜色和线条的组合。但是,画中充斥着一种迷人的内在的和谐以及律动的旋律,使人看上去赏心悦目。粉红色、橘红色、深红色、黄色、紫色、黑色、翡翠色交织在一起,仿佛都是跳动的音符,在各自的琴键上发出急缓、粗细、高低不同的乐调,那些粗细不同的线条好像乐谱上的重音、停顿、休止符一样。在这幅画上,寻找任何的物象都是不现实和没有意义的,它展示给你的是心灵的情绪和感情的起伏,是一种潜在的、无法言传的精神舞蹈。
康定斯基:即兴27

康定斯基的《构图》系列

《构成》是康定斯基在听了一场交响音乐会之后,将听觉感受视觉化的作品。他认为,传统的绘画方式无法表达他内心的感受,而是需要一种纯绘画,如同音乐一般具有律动感。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从画面构图到线条色块都有一种内在精神、欲望和激情的自由流露。同时,运用线条、色块组合也没有固定的格式,正是康定斯基强调精神表现的产物,被称为“看得见的音乐”。

康定斯基:构图之九

康定斯基:构图之十

 康定斯基:构图之七
1913年的油画作品。这是康定斯基早年抽象派时期画幅最大、最重要的作品。为了这幅作品,他通过素描和水彩画进行了漫长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证实了朝着确定的结构所做的紧张投入和取得的进步。同时,值得说明的是标题的选定,因为直到1912年以前,康定斯基一直把自己的抽象绘画叫做“即兴之作”,而“构图”这个名称则反映出对形式更加深入的思考。
康定斯基:构图之八

风格派和阿姆斯特丹派艺术

 荷兰是欧洲较早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国家,工业化对于社会艺术和设计具有广泛和深入的影响。由于荷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美术、建筑和设计领域中的前卫思想得以发展,而不像在法国和德国那样遭受战争的侵扰。作为中立国,荷兰又为遭受战争灾难的西方艺术家提供了避难的场所,不少艺术家、尤其是不少前卫艺术家来到荷兰,促进了荷兰现代设计的发展,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围绕“风格派”产生的进展。
    “风格派”艺术家主张采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活动,试图用几何形的、规则的抽象线条和色彩来构建画面,他们奠定了几何抽象主义的理论基础,

蒙德里安的风格派之路

1914年夏天,蒙德里安回到故乡看望重病的父亲。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使他滞留荷兰。由于回不了巴黎,远离那儿频繁的艺术活动刺激,他可以静下心来对艺术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开始对立体主义的追求产生不满:“一步步地我见到,立体派没有从他自己的发现里引申出逻辑的结论。它没把抽象发展到他的最后目的,到‘纯粹实在’的表达。我感到,这‘纯粹实在’只能通过纯粹造型来达到,而这纯粹造型又本质上不应受到主观感情和表像的制约。”

他转向了纯抽象的方向·,并且竭力地简化和提炼画面的那些抽象元素:“我一步一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只由直线和横线构成,形成诸十字形,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 在《海堤与海》中,海面重复的波浪,以及波光的闪烁变化,被提炼为诸多由水平和垂直的短线交叉而成的十字形。这些十字形,朝着上下左右四方连续地排列。线的长短不一;使其排列的密度及画面的色调也相应地起着变化。在这里,传统的透视法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空间概念。在这种新的空间中,大气的效 果被彻底消除,画面呈现出线状图形的充满节奏的颤动。

蒙德里安抽象画风格的形成

 “看着大海、天空和星星,我通过大量的十字形来表现它们。自然的伟大深深打动我,我试图表达那种浩瀚辽阔、宁静和谐、协调统一。”——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抽象画风格的形成

蒙德里安1930年《红黄蓝的构成》

在蒙德里安的眼中,自然界的事物虽然变化万千,活泼任性,但都是以宇宙赋予的规律在运行。自然中相对应的各种元素,如积极与消极、男与女、黑暗与光明,等等,都可以简化为水平线和垂直线。 世界的三种原色具有各自象征意义——黄色象征太阳的照射,蓝色象征着天空,红色则是中性,是“黄和蓝晨曦时的细语交谈”。他的绘画就是“通过纯造型的因素,三原色(红黄蓝),三种非原色(黑白灰),和水平线与垂线的网格结构,通过这种图式,寻求各要素之间的绝对平衡。其作品的每一构成要素都经过精心推敲,被谨慎安排在适当位置,显得恰到好处。去达到最佳的表达。” 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蒙德里安的1920年作品《构成A》

蒙德里安的《构成A》是一幅属于“新造形主义”的创作,蒙德里安在白色的画布上,用水平和垂直的黑线条去分割,没有用对角斜线,然后在那些分割画面中涂上色彩的原色,像是红色、黄色和蓝色。“新造形主义”的观念正好与当时的未来主义﹝Futurism﹞相反,它不是去把握生活的速度和动荡不安,而是去描写秩序,这种绘画看起来呆板,其实那些大小不一的方格、不同颜色及长短不同的线条所产生的和谐及韵律,是极具音乐性的。

蒙德里安1942年《百老汇爵士》

《百老汇爵士乐》是蒙德里安在纽约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其一生中最后一件完成的作品,它明显地反映出现代都市的新气息。依然是直线,但不是冷峻严肃的黑色界线,而是活泼跳动的彩色界线,它们由小小的长短不一的彩色矩形组成,分割和控制着画面。依然是原色,但不再受到黑线的约束,它们以明亮的黄色为主,并与红、蓝间杂在一起形成缤纷彩线,彩线间又散布着红、黄、蓝色块,营造出节奏变换和频率震动。看上去,这幅面比以往任何一件作品更为明快和亮丽。它既是充满节奏感的爵士乐,又仿佛夜幕下办公楼及街道上不灭灯光的纵横闪烁。这是蒙德里安艺术生涯的最后一个新发展。

风格派艺术对现代家具和室内设计的影响

风格派对三原色、精密的矩形和几何构图、四维空间的设计等强烈要求,开启了实用主义(functionalism)的先河。里特维尔德设计的红蓝椅(Red Blue Chair,1918)即为风格派最有力的代表作。在现代的设计中,我们常看到风格派艺术的影子。抽象表现为把事物的某一个细节、功能夸大而设计出的一种新的事物。在家具中,通过这种夸大某个细节的设计理念带来的简洁家具,简练而又丰富,往往令使用者回味悠长。

里特维德的“红蓝椅”

“红蓝椅”系列家居是里特维德极富轰动性的作品,是荷兰风格派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里特维德说"结构应服务于构件间的协调,以保证各个构件的独立与完整。这样,整体就可以自由和清晰地竖立在空间中,形式就能从材料中抽象出来。它的与众不同的现代形式,终于摆脱了传统风格家具的影响,成为独立的现代主义趋势的预言。

建筑和设计应该帮助人们感受空间。——里特维德

荷兰风格派家具大师:里特维德

特维德,荷兰风格派设计大师,在现代设计运动中,里特维德是创造出最多的“革命性”设计构思的设计大师。他认为建筑和设计应该帮助人们感受空间,提倡简洁设计,从而让人们从繁琐的装饰中解放出来。19l7~l9l8年他设计并制作了著名“红蓝椅”,成为荷兰风格派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并于次年成为荷兰著名的“风格派”艺术运动的第一批成员。

里特维德:施罗德之家

施罗德之家建于192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它的楼上是生活区,有一扇滑动板可以把房间分隔为四个部分,当家人要睡觉时就会把房间隔开,但是在白天,它则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这样,建筑内外就构成了一个整体。家具一般都采用明朗色调,比如他设计的著名的红蓝色椅子。

里特维德的“z”形椅

“z”形椅,1932~1934年设计制作,在家具的空间设计组织上是又一次革命,在最直接的功能上则扫除了落座者双腿活动范围内的任何障碍。“Z”形椅开发了现代家具设计的一个方向或一个类别,后代不少设计师不断在其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诠释”。名的“风格派”艺术运动的第一批成员。

专题制作:张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