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下午,江苏邳州一商人表示所谓的“汉代玉凳”是经他手由明代材料组装所成。记者采访时发现,邳州高仿玉器技术成熟。 [详细]
记者赶赴邳州调查了解汉代玉凳造假情况,打听到竟是前两年邳州玉雕艺人制造的高仿品。 [详细]
在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2011年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以1.8亿元起拍,最终以2.2亿元成交。据悉,它创下新的玉器拍卖纪录,同时它也是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详细]
但是这个汉代玉凳被很多网友嘲笑为“造假不专业”:大家纷纷指出,按照一般的历史常识,汉代古人都是“席地而坐”的,当时还没发明凳子。[详细]
专家也表示,从“汉代玉凳”的图片上看,它属于“高坐器具”,不符合汉代的礼制和贵族文化特点,也不符合当时的服饰要求,可能是仿清代的家具。[详细]
中嘉国际拍卖副总经理黄建军表示,他已经知道网民的非议,“每个人都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只能保持沉默。没有必要跟他们争,因为争来争去也没有说理的地方。”黄建军说,中嘉拍卖公司有四位老专家做顾问,包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他表示:“拍卖公司只是中介机构,不保证拍卖品百分之百是真的。”[详细]
业内人士指出,明显作假的拍品仍拍出2.2亿元的天价,买家并非“人傻钱多”,而是有通过自买自卖“洗钱”及准备骗贷的嫌疑。
媒体报道过的“金缕玉衣”案就是先例。商人谢根荣自己用玉片穿成“玉衣”,之后请专家作价24个亿,其目的有二——
首先是自买自卖,明面上是花巨资买了古董,暗中将所谓的“购买款”转移他处;其次是为骗贷做准备,有24亿元估价的天价古董作抵押,会更容易获得银行信任,贷款会因此容易很多。
九歌拍卖以7280万拍出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但央美同学称这幅油画是当年他们班某位同学的习作。
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5名顶级鉴定专家,为骗子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24个亿的天价评估。
一件被称为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拍出1.4亿,然而上海博物馆单国霖表示,目前存世的《千字文》只藏于上博。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邵晓峰解释说,在中国家具发展史上,汉代人的起居方式为“低坐”,即以席地而坐为主,以席、几、床、榻为主要的生活器具。“这种凳子属于‘高坐’,当时根本派不上用场。这和当时的礼制与贵族文化的特点有关。”
他告诉记者,这个玩艺儿很有可能是仿清代宫廷家具。
湖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黄清敏则从史学角度论述了汉代为什么不可能有凳子。相传魏晋名士嵇康因为见权臣钟会时“箕踞而坐”,结果钟会大怒,在司马昭面前打小报告,让嵇康丢了命。西晋之后,中国进入南北朝的乱世时期,胡人文化对传统汉文化造成剧烈冲击,包括坐姿等传统礼仪。所以在隋唐,胡床才开始普及,最终出现了凳子和椅子。
一位不愿具名的服装设计师从服饰的流变诠释了汉代为何不会有凳子。
她告诉记者,中国古时,裤子只有裤筒没有裤裆。汉代连裆裤从西域传入,但除士兵和劳工出于方便穿它外,上等人只穿“开裆裤”,“高坐”非常不雅。之后随着胡汉文化的交融,隋唐时期连裆裤开始普及,椅凳这才有了“坐”的可能。
一直以来,拍卖行业的征信体系建设都广受关注。但时至今日,拍卖领域恶意欺诈、虚假宣传、知假拍假、洗钱犯罪一类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势。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拍卖行业监管已迫在眉睫。绝不能让拍卖领域成为骗子兴风作浪的乐园。[详细]
考古是件枯燥的事情,因此它是用来形容做学问“板凳一座十年冷”最典型代表,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专家有这么深厚的功底,竟将板凳一坐千年冷?延伸到遥远的汉代?[详细]
近年来,“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表象繁荣,实则暗影重重。一些明显作假的拍品仍拍出天价,其背后不同程度存在欺诈、自我炒作、洗钱行贿、贪污等不法行为。[详细]
就拍卖公司而言,我国现行的拍卖法第六十一条明文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也就是说,拍卖行是一个商业机构,不是鉴定机构,只负责拍卖等经营活动,不负责保证拍品的真假。所有拍卖公司将此条款搬到企业管理办法和拍品画册首页作为免责声明。
佳士得:保证在拍卖日起的五年期内(东南亚现代及当代艺术和中国书画拍卖品要在12个月内),提供两位佳士得和买方都可以接受的专家书面意见可以退还购款。
苏富比:规定在五年内,如果苏富比所出售的拍品被发现是赝品,根据一定的条款苏富比将取消该交易并退还购买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