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节目一地鸡毛 专家上节目出场费二千起

自江苏卫视在全国最早推出《家有宝物》之后,算上央视《鉴宝》《寻宝》、北京卫视《天下收藏》(后更名为《收藏秀》)、湖南卫视《艺术玩家》等,最多时全国鉴宝栏目达50个。藏友抱着自己的宝物纷至沓来,一是看到收藏市场火爆,藏品能卖大价钱,开始投资收藏品,期盼其升值;二是拿来请专家掌眼,说不定会“一夜暴富"。
    鉴宝节目的“小盛不衰”,必定有其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据了解,行内一个小有名气的鉴宝专家参加商业鉴宝的出场费高达一万元以上。而上电视节目鉴宝,每场收入也不可小觑,少则两千,高则五六千不等,更不用说一些大手笔的收藏节目,费用更是令人眼晕……[详细] [这潭水到底有多深]

文物鉴定值得信任吗
文物鉴定值得信任吗

在今年“3·15”晚会上鉴定黑幕被曝光后,鉴定便成了一个臭遍大街的热门话题,各媒体纷纷跟踪报道,很多人谈“鉴”色变,这不能不说是收藏界的悲哀和耻辱!在此,我们也呼吁业内鉴定机构及专家,当遭遇信任危机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文物鉴定黑幕重重 争议事件频出

文物鉴定混乱局面的根源是长期以来这一行业无法可依。不但成立、注册无法可依,文物和艺术品鉴定机构的运作同样也得不到法律规范。根据法律规定,地下文物属国家所有,卖真的出土文物就违法;如果是假的,卖赝品属于商业欺诈,也犯法。整个行业都在打法律的擦边球。

假金缕玉衣24亿元鉴定天价掀出骗贷黑幕

不支持Flash
华尔森集团总裁谢根荣

华尔森集团总裁谢根荣

中间人牛福忠

中间人牛福忠

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

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

一起巨额贷款诈骗案透露出惊天秘密: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5名顶级鉴定专家,为骗子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24个亿的天价评估。建行两位行长由此轻信了骗子的经济实力,发现被骗贷6个多亿后不但未报案,还继续为其违规提供资金4个多亿,导致银行最终损失5.4亿多元。[全部]

在对这起巨额贷款诈骗案进行审理后,这些让人咋舌的“东西”现出原形:法院查明,商人谢根荣伪造“玉衣”,出钱请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等专家给玉衣估价24亿元,借此取得银行信任,不但为之前6.6亿元的借贷作担保,而且又获得5000万元贷款及4.5亿元银行承兑汇票。给假文物做鉴定、出真报告的专家应承担怎样的责任?这起24亿元闹剧背后,潜藏着艺术品鉴定行业怎样的问题? [全部]

谢根荣曾是北京燕山华尔森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在2003年的“中国400富人榜”排名中,谢根荣位列第163 名。然而这位红极一时的中国富豪,在2000年-2008年间,以假合同骗贷及伪造的金缕玉衣为招牌,从银行骗取了金额高达10.1861亿元的贷款,上演了中国版的“庞氏骗贷案”。[全部]

南宋官窑博物馆壶王疑为赝品
南宋官窑博物馆壶王疑为赝品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资深陶瓷鉴定专家杨静荣质疑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长沙窑“壶王”,他认为,目前在南宋官窑博物馆里展出的“壶王”在造型上和釉面均存在较大疑问,而白地黑花鼓则明显画工粗糙,与南宋风格不符。参与鉴定的专家承认,当年鉴定时,专家对磁州窑白地黑花鼓确有不同看法,但仍然顺利通过了鉴定。

电视鉴宝节目可别当真
电视鉴宝节目可别当真

目前荧屏鉴宝收藏类节目不下20档,此类节目专家的鉴定水准引起不少质疑。如央视《鉴宝》中由专家鉴定为真品的吴作人《牧牛图》,后经由吴作人先生的女婿商玉生鉴定为伪作。更有读者透露,自己曾经把一个宝贝交由某电视鉴宝专家来鉴别,对方斩钉截铁地说是假的,后来把宝贝交给在故宫博物院的专家鉴别,却被认定为是真的。

央视《寻宝》专家卖赝品被告
央视《寻宝》专家卖赝品被告

从鉴宝名家手里花387万元买的一只宋代汝窑碗竟然是赝品?北京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刘先生起诉鉴宝名家、央视《寻宝》节目鉴宝嘉宾毛晓沪,称毛晓沪造假骗他上当,要求返还387万元货款及损失的209万元。目前,北京丰台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泰山文交所鉴定专家履历造假
泰山文交所鉴定专家履历造假

泰山文交所上市作品将由3-5名鉴定专家进行鉴定,估价则可能由济南美术馆与银座美术馆进行操作。而网站公开的鉴定专家一栏上,记者发现一名鉴定专家似有履历造假的嫌疑。而泰山文交所官网上,鉴定专家一栏已不见踪影,栏目已更改为公告信息。

文物鉴定之混乱局面堪忧 文物鉴定证书一文不值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机构,目前根本就不存在被国家承认的所谓“文物鉴定资质”。有一些个人或者机构提供开具文物鉴定证书的服务。这些证书谈不上什么国家承认与否,只可以作为判断文物价值的参考依据。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乱象背后的原因

  • 目前国内没有对文物鉴定者的鉴定
  • “目前国内对文物收藏、鉴定方面,没有法律可依。”该业内人士向早报记者表示,“既没有鉴定中心的资质规定,也没有专家的资质规定。”
  • 文物鉴定无规范无监管乱象缺失法律监管
  • 从法律上来说,鉴定人将鉴定物品进行了价值评估,应该说是鉴定人认为这个东西值这个价值,但是他人因相信这个价值而造成了损失,这个问题在法律上没有相应的追责规定。
  • 文物鉴定乱象背后的管理漏洞
  • 文物鉴定乱象可分成两类情形:一是“伪专家”满天飞;二是真专家也做“伪鉴定”。两种情况都可指向背后的管理缺失。“伪专家”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是发放文物鉴定资格证书的机构多、渠道乱、门槛低;真专家敢做“伪鉴定”的核心原因,则是因为他们出具“伪鉴定”后就算东窗事发,也既无法律风险,也无经济风险。
  • 当文物鉴定成了拍卖良心的交易
  • 鉴定专家帮凶化,已是潜规则,不仅蒙蔽了收藏者,加重了文物乱象,还伤害了公义。如果任由专家胡作非为,把声望当作敛财工具,最终必然导致更多诈骗案的出现。

国内现行的文物鉴定基本方法

文物鉴定:经验和科技之间的选择
文物鉴定:经验和科技之间的选择

科技手段检验出来的结果,却不见得令广大收藏人士都认可“藏家通过自己的经验、学识来辨别真伪,是古玩收藏的传统之一。”

文物鉴定仍以目鉴为主流
文物鉴定仍以目鉴为主流

科技发展至今,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而现在的文物鉴定是以传统的“目鉴”为主。鉴定专家面对一件藏品时,会迅速把自己脑子里面存储的有关资料飞快地调集出来,然后跟这件藏品进行对比。

无损检测:为文物鉴定借一双慧眼
无损检测:为文物鉴定借一双慧眼

文物鉴定是指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辨识文物年代、真伪、质地、用途和价值的过程。在各种鉴定方法中,无损检测技术目前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文物鉴定乱象该如何监管

在西方发达国家,被证明恶意鉴定并给交易双方造成损失的,鉴定师会被取消资质,终身不得再进入这个领域。对于国内文物鉴定乱象,专家建议,文物鉴定应该像医生、教师行业一样,建立专业资质认证体系,改变现在谁都可以自封“鉴定专家”的现状。

怎叫停文物鉴定乱象

我国经济正日趋发展,文物投资收藏市场,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缺乏法律依据和管理机构的文物鉴定市场,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买卖真文物违法,买卖假文物不违法,鉴定假文物不违法”的怪象,不能再持续下去。否则,这对于刚刚勃兴的文物投资市场,对于整个文物鉴定以及收藏行业的公信力,都是不可承受的打击。 [详细]

民间文物鉴定亟需依法管理

乱象丛生,需要尽快对我国民间文物鉴定加强法律规范和监管,对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程序、法律责任予以严格规范。具有重要学术身份的专家,热衷于民间的有偿鉴定,让学术活动变为商业活动,其患无穷。这些,都应有法规的约束。否则,巨大的经济利诱下,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乱象丛生,最终伤害的还是整个行业。 [详细]

文物鉴定行为应有约束机制

正是由于法律和制度的缺失才使得专家们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在文物鉴定时随意报价、照顾人情,乃至进行利益交易,才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因此,国家文物局等相关单位应尽早制定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收藏法》,推出“社会文物鉴定资质认定”机制,把好“准入”关,同时有必要建立相关的法律监督约束机制,通过法律和信用机制对文物鉴定行为进行制约。 [详细]

他山之石:借镜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绝不允许员工私下为民间文物鉴定估价

“不私下为民间文物做鉴定、估价,这是一个国际博物馆界的基本伦理,”台北故宫博物院登录保存处处长嵇若昕反复强调“基本伦理”。她语气坚定地说:“台北故宫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有,一经发现,我们有明确法律和规章,将按照台湾有关公务员的相关法律等进行处罚、记过以至免职。”。
    嵇若昕说,一方面由于台湾的相关法律规定,一方面是职业基本伦理的要求,台北故宫从没有在职人员以院方或私人身份从事鉴定活动,即使是退休人员,也不会去做。“别说出具鉴定报告,连民间咨询都不敢”。“我们很怕沾惹民间文物鉴定、估价的事情,尤其涉及金钱更不能做,会有很多纠纷,这会损害个人和院方的名誉。”
    据了解,台北故宫的研究人员每周都会在固定时间为民间人士所携带的“宝贝”提供咨询服务,但前提是:免费。

微博热议文物鉴定

中国文物鉴定专家

专题内搜索

最新报道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往期回顾